3月2日更新
買入
62135 恒指法巴六甲牛D60,000股 @ $0.161
68412 恒指匯豐六乙牛L40,000股 @ $0.217
68606 恒指法巴六乙牛N40,000股 @ $0.280
3月4日更新
沽出
68412 恒指匯豐六乙牛L40,000股 @ $0.230
68606 恒指法巴六乙牛N40,000股 @ $0.295
3月8日更新
沽出
62135 恒指法巴六甲牛D60,000股 @ $0.166
3月17日更新
買入
63649 恒指法巴七五牛A 300,000股 @ $0.069
3月18日更新
沽出
63649 恒指法巴七五牛A 300,000股 @ $0.073
待續...
標籤
- #0000 上證綜合指數 (1)
- #0000 恆生指數 (11)
- #0027 銀河娛樂 (2)
- #0038 第一拖拉機 (5)
- #0052 大快活 (1)
- #0130 慕詩國際 (1)
- #0179 德昌電機 (1)
- #0189 東岳集團 (3)
- #0342 新海能源 (1)
- #0371 北控水務 (1)
- #0573 稻香 (1)
- #0579 京能清潔能源 (3)
- #0590 六福集團 (2)
- #0623 中視金橋 (2)
- #0669 創科實業 (3)
-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
- #0750 興業太陽能 (3)
- #0751 創維數碼 (1)
-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資源 (2)
- #0800 A8電媒音樂 (1)
- #0822 嘉瑞國際 (1)
- #0839 天大油管 (1)
- #0874 廣州藥業 (4)
- #0906 中糧包裝 (2)
- #0950 李氏大藥廠 (1)
- #0984 永旺 (1)
- #1007 大慶乳業 (1)
- #1023 時代集團 (1)
- #1044 恆安國際 (2)
- #1068 雨潤食品 (1)
- #1080 勝利管道 (4)
- #1086 好孩子國際 (6)
- #1088 中國神華 (1)
- #1112 合生元國際 (5)
- #1114 華晨中國 (2)
- #1117 現代牧業 (1)
- #1171 兗洲煤業 (1)
- #1177 中國生物製藥 (2)
- #1198 皇朝傢俬 (1)
- #1230 雅士利國際 (1)
- #1234 中國利郎 (1)
- #1259 青蛙王子 (7)
- #1688 阿里巴巴 (1)
- #1698 博士蛙國際 (5)
- #1717 澳優乳業 (1)
- #1766 中國南車 (2)
- #1898 中煤能源 (1)
- #1913 普拉達 (1)
- #1938 珠江油管 (5)
- #1997 峻凌國際 (1)
- #1999 敏華控股 (1)
- #2018 瑞聲科技 (1)
- #2198 中國三江化工 (2)
- #2313 申洲國際 (3)
- #2319 蒙牛乳業 (2)
- #2369 中國無線 (5)
- #2398 友佳國際 (6)
- #2618 TCL通訊 (1)
- #2628 中國人壽 (2)
- #2689 玖龍紙業 (4)
- #2877 神威藥業 (1)
-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1)
- #3323 中國建材 (23)
- #3331 維達國際 (2)
- #3339 中國龍工 (1)
- #3777 中國光纖 (1)
- #3800 保利協鑫能源 (3)
- #3888 金山軟件 (1)
- 一日反轉 (18)
- 九把刀 (1)
- 反轉關鍵點 (5)
- 止蝕 (3)
- 牛熊證 (3)
- 交易法則 (25)
- 交易隨想 (2)
- 存活者偏誤 (1)
- 姊妹股 (5)
- 物理妒嫉 (6)
- 長線交易 (7)
- 紀律 (5)
- 風險管理 (7)
- 純粹分享 (1)
- 純粹記錄 (37)
- 強積金 (2)
- 淺談 (25)
- 最小抵抗點 (26)
- 博弈論 (3)
- 對策論 (4)
- 慣性波動 (3)
- 價量互動 (35)
- 價量交易記錄 (16)
- 價量交易記錄2013 (12)
- 箱形理論 (2)
- 儲蓄 (4)
- 賽局理論 (1)
- 趨勢 (9)
- 雜談 (9)
- 關鍵點 (5)
- Andrew Lo (4)
- FAST RETAILING (1)
- Jesse Livermore (14)
- Nicolas Darvas (8)
- Physics Envy (5)
- UNIQLO (1)
- William O’Neil (8)
2016/03/02
2016/02/18
少數人
常言道股市只有少數嬴家,十居其九都是輸家。對於這句話,我體會尤深。
但是,幾乎所有人涉獵股票投資都會自以為是或將會是少數嬴家之一,其狂妄自大的程度與現實的生活態度有著天壤之別。當然,我也曾經抱有這種心態。
眾投資法則當中,有兩種法則的交易者,經常自稱為市場裡的「少數人」,分別是江恩理論及價值投資。巧妙的是,這兩種投資法則有著相似的地方,就是預設了結果,深信股價終究會回歸某一個水平。
我雖讀過大部份江恩的著作,但對江恩理論了解有限,源於當中涉及大量的幾何學及天文學。坊間有很多聲稱運用江恩法則準確預測股價的專家,喜歡以江恩在受到嚴格監視的25個交易日裡使本金增值了10倍的例子為引,販賣軟件及推銷課程。沒有人引述,著名交易者 Alexander Elder 在其著作中提及,曾經訪問江恩的兒子,後者說:「他那位著名的父親根本沒有能力靠交易為生,僅能夠編寫一些教材來養家活口。」江恩死後,只留下一棟房子,加上10萬美金,而不是外界所傳聞的5000萬美金。
到底誰是誰非,還是兩件事皆為事實,我無法判斷了。
至於價值投資,其理論非常淺白,但在實踐方面非常困難,其困難在於掌握資訊上的優勢。
價值投資之父 Benjamin Graham 早於1976年的專訪中曾經說過,
"In general, no. I am no longer an advocate of elaborate techniques of security analysis in order to find superior value opportunities.
This was a rewarding activity, say, 40 years ago, when our textbook Graham and Dodd was first published; but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since then. In the old days any well-trained security analyst could do a good professional job of selecting undervalued issues through detailed studies; but in the light of the enormous amount of research now being carried on, I doubt whether in most cases such extensive efforts will generate sufficiently superior selections to justify their cost. To that very limited extent I'm on the side of the "efficient market" school of thought now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professors."
意思大概是,縱然證券(財務報表)分析在40年前是件有意義的事,但時代變遷,他已不再認為這種方法能夠尋找具投資價值的股票,這是因為大部份公司的資訊已經廣泛地流通而令市場變得更有效率,依靠這種方法已失去優勢。
著名基金經理 Joel Greenblatt 在金融怪傑的專訪中提到,在他涉足股市時,股市已13年沒有上漲並處於一個重要底部,而當時市場亦沒有現時這麼有效率,因此價值投資有效,但同時價值投資並不經常有效,Joel Greenblatt 的解釋是當很多人使用相同的投資法則,那麼它很快就是失效,而價值投資不時失效正是這個法則長期有效的原因,有趣吧。
我相信每種交易法則都有其邏輯性及不完美,也並非反對江恩理論及價值投資,但我的經驗是,當有人一而再地聲稱自己是投資界的「少數人」時,甚至乎要把你都納入於其「少數人」當中,你要小心陷入自我膨脹的圈套,要明白縱然股市只有少數嬴家,並不代表「少數人」就是嬴家,「少數人」可以是輸家當中的「少數人」。
對我來說,天道酬勤,少數嬴家是藉由不斷學習,不斷改善自己法則而免歿於市場之中。
但是,幾乎所有人涉獵股票投資都會自以為是或將會是少數嬴家之一,其狂妄自大的程度與現實的生活態度有著天壤之別。當然,我也曾經抱有這種心態。
眾投資法則當中,有兩種法則的交易者,經常自稱為市場裡的「少數人」,分別是江恩理論及價值投資。巧妙的是,這兩種投資法則有著相似的地方,就是預設了結果,深信股價終究會回歸某一個水平。
我雖讀過大部份江恩的著作,但對江恩理論了解有限,源於當中涉及大量的幾何學及天文學。坊間有很多聲稱運用江恩法則準確預測股價的專家,喜歡以江恩在受到嚴格監視的25個交易日裡使本金增值了10倍的例子為引,販賣軟件及推銷課程。沒有人引述,著名交易者 Alexander Elder 在其著作中提及,曾經訪問江恩的兒子,後者說:「他那位著名的父親根本沒有能力靠交易為生,僅能夠編寫一些教材來養家活口。」江恩死後,只留下一棟房子,加上10萬美金,而不是外界所傳聞的5000萬美金。
到底誰是誰非,還是兩件事皆為事實,我無法判斷了。
至於價值投資,其理論非常淺白,但在實踐方面非常困難,其困難在於掌握資訊上的優勢。
價值投資之父 Benjamin Graham 早於1976年的專訪中曾經說過,
"In general, no. I am no longer an advocate of elaborate techniques of security analysis in order to find superior value opportunities.
This was a rewarding activity, say, 40 years ago, when our textbook Graham and Dodd was first published; but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since then. In the old days any well-trained security analyst could do a good professional job of selecting undervalued issues through detailed studies; but in the light of the enormous amount of research now being carried on, I doubt whether in most cases such extensive efforts will generate sufficiently superior selections to justify their cost. To that very limited extent I'm on the side of the "efficient market" school of thought now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professors."
意思大概是,縱然證券(財務報表)分析在40年前是件有意義的事,但時代變遷,他已不再認為這種方法能夠尋找具投資價值的股票,這是因為大部份公司的資訊已經廣泛地流通而令市場變得更有效率,依靠這種方法已失去優勢。
著名基金經理 Joel Greenblatt 在金融怪傑的專訪中提到,在他涉足股市時,股市已13年沒有上漲並處於一個重要底部,而當時市場亦沒有現時這麼有效率,因此價值投資有效,但同時價值投資並不經常有效,Joel Greenblatt 的解釋是當很多人使用相同的投資法則,那麼它很快就是失效,而價值投資不時失效正是這個法則長期有效的原因,有趣吧。
我相信每種交易法則都有其邏輯性及不完美,也並非反對江恩理論及價值投資,但我的經驗是,當有人一而再地聲稱自己是投資界的「少數人」時,甚至乎要把你都納入於其「少數人」當中,你要小心陷入自我膨脹的圈套,要明白縱然股市只有少數嬴家,並不代表「少數人」就是嬴家,「少數人」可以是輸家當中的「少數人」。
對我來說,天道酬勤,少數嬴家是藉由不斷學習,不斷改善自己法則而免歿於市場之中。
2016/02/13
2016/01/18
利用技術指標以避免大幅虧損
上文「2015年的一些感想」提到:
"技術型股票作手,如果忠於法則及無手痕之誤的話,今年應該不會太差。"
有朋友問:有無數據支持?
用#1398 工商銀行做了個非常簡單的測試看看
法則1:若今日股價升穿昨日10天簡單平均線,收市價買入。
法則2:若今日股價跌穿昨日10天簡單平均線,收市價賣出。
2015年績效
盈虧:+13.43% (已計手續費)
勝率:42%
2006-2015年績效如下:
2015年:+13.43%
2014年:+12.70%
2013年:-1.40%
2012年:+11.36%
2011年:-10.80%
2010年:-8.28%
2009年:+14.26%
2008年:-15.28%
2007年:+17.86%
2006年:+25.66%
盈虧:+64.63% (已計手續費)
勝率:36%
可能太多人使用10天線的關係,其勝率算是偏低,同一法則用於#388 港交所,勝率亦只有27%,2015年績效卻是58.41% (已計手續費),這簡單的技術指標雖然未必可以大幅增加勝算或績效,但卻可令股票作手避免大幅虧損,並幸免於2015年大時代後的股災。
"技術型股票作手,如果忠於法則及無手痕之誤的話,今年應該不會太差。"
有朋友問:有無數據支持?
用#1398 工商銀行做了個非常簡單的測試看看
法則1:若今日股價升穿昨日10天簡單平均線,收市價買入。
法則2:若今日股價跌穿昨日10天簡單平均線,收市價賣出。
2015年績效
盈虧:+13.43% (已計手續費)
勝率:42%
2006-2015年績效如下:
2015年:+13.43%
2014年:+12.70%
2013年:-1.40%
2012年:+11.36%
2011年:-10.80%
2010年:-8.28%
2009年:+14.26%
2008年:-15.28%
2007年:+17.86%
2006年:+25.66%
盈虧:+64.63% (已計手續費)
勝率:36%
可能太多人使用10天線的關係,其勝率算是偏低,同一法則用於#388 港交所,勝率亦只有27%,2015年績效卻是58.41% (已計手續費),這簡單的技術指標雖然未必可以大幅增加勝算或績效,但卻可令股票作手避免大幅虧損,並幸免於2015年大時代後的股災。
2016/01/07
2015年的一些感想
2015年股市又再一次上演了一場貪婪與恐懼的戲馬,相對2011-2014年,無論你屬於價值型、技術型、亂買型或者買完等發達型,今年應該會感到有點無所適從。
在此說說2015年的一些感想。
1. 市面多了很多投資課程,當中有很多先以「財務自由,下年就退休」、「近100%勝算技術指標」、「年年賺層樓」等非常「離地」的標語,再聲稱教授連「股神」、「富豪」及「大戶」都用的方法,再標示「全港首個XX課程」、「90分鐘令你脫胎換骨」等,看後連我都覺得自己好似張無忌上身,好想報名,無奈我又不想交學費,真係好可惜。
2. 兒子一日一日長大,真的非常有趣及可愛,發覺有時大人並不比小孩聰明多少,小孩進步的速度更比想像中還要快很多。
3. 第一次與家人(十數人)一起去旅行,雖然平日經常見面,但沒試過連續幾日的相處,過程與感覺真好。
4. 如果2015年太執著牛熊之辯,或以市盈率及息率看恆指,相信很難幸免於7月初的股災。
5. 很多價值型股票作手看PE、PB、息率及財報去投資,並諷刺技術分折看圖表是看倒後鏡開車,但卻忽略了PE、PB、息率及財報等都是一塊倒後鏡,並不代表你很清楚投資了什麼,更多人忽略的是,價值與價格一樣都是波動的,每分每炒都很可能在變,可能這一秒某公司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又或者經濟出現了黑天鵝事件,其價值已經大幅變化了,看看#2888 渣打銀行吧,但如果你先知先覺地說10/20/30年後中國/全世界會很好,那我無話可說了。
對於充斥著OT股的中國/香港股市,只要價值型股票作手的功力技遜一籌,只浮於財報數字分析,或對未來充滿幻想,隨時萬劫不復。
6. 技術型股票作手,如果忠於法則及無手痕之誤的話,今年應該不會太差。
7. 亂買型或者買完等發達型股票作手,發現公司很多這類人,特質是既非FA又非TA,可能是Psychological Analysis (PA),有些人賺了點,有些人欲輸了部AUDI,差別非常大。畢竟每個人的風險胃納不同,無法斗量。
5. 2015年我開發了很多交易系統,令我對交易訊號、風險及資金管理很更多的了解,也發現舊系統很多不足之處,將來在實戰上應該會更得心應手。
6. 來年希望抽點時間研究美股、期貨及期權,看看能否兼顧得來。
7. 做模擬交易記錄已經是第4年,從未經歷過連續幾個月幾乎沒有交易的日子,故11月忽然手痕之誤,做了一些沒有訊號依據的虧損交易,幸而12月做了一些投機賺了點回來,今年希望不要再手痕了,耐心等待機會吧。
8. 今年全球經濟應該會危機四伏,尤其中國在市場「高位」連翻暴力干擾市場運作,是非常不智的下策,香港自不能獨善其身,今年投資應盡量輕身上路,更加需要注意風險,不要做太高槓杆的投資,比如買樓,在全球各國均充斥著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黑天鵝出現的機會已大幅增加了。
在此說說2015年的一些感想。
1. 市面多了很多投資課程,當中有很多先以「財務自由,下年就退休」、「近100%勝算技術指標」、「年年賺層樓」等非常「離地」的標語,再聲稱教授連「股神」、「富豪」及「大戶」都用的方法,再標示「全港首個XX課程」、「90分鐘令你脫胎換骨」等,看後連我都覺得自己好似張無忌上身,好想報名,無奈我又不想交學費,真係好可惜。
2. 兒子一日一日長大,真的非常有趣及可愛,發覺有時大人並不比小孩聰明多少,小孩進步的速度更比想像中還要快很多。
3. 第一次與家人(十數人)一起去旅行,雖然平日經常見面,但沒試過連續幾日的相處,過程與感覺真好。
4. 如果2015年太執著牛熊之辯,或以市盈率及息率看恆指,相信很難幸免於7月初的股災。
5. 很多價值型股票作手看PE、PB、息率及財報去投資,並諷刺技術分折看圖表是看倒後鏡開車,但卻忽略了PE、PB、息率及財報等都是一塊倒後鏡,並不代表你很清楚投資了什麼,更多人忽略的是,價值與價格一樣都是波動的,每分每炒都很可能在變,可能這一秒某公司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又或者經濟出現了黑天鵝事件,其價值已經大幅變化了,看看#2888 渣打銀行吧,但如果你先知先覺地說10/20/30年後中國/全世界會很好,那我無話可說了。
對於充斥著OT股的中國/香港股市,只要價值型股票作手的功力技遜一籌,只浮於財報數字分析,或對未來充滿幻想,隨時萬劫不復。
6. 技術型股票作手,如果忠於法則及無手痕之誤的話,今年應該不會太差。
7. 亂買型或者買完等發達型股票作手,發現公司很多這類人,特質是既非FA又非TA,可能是Psychological Analysis (PA),有些人賺了點,有些人欲輸了部AUDI,差別非常大。畢竟每個人的風險胃納不同,無法斗量。
5. 2015年我開發了很多交易系統,令我對交易訊號、風險及資金管理很更多的了解,也發現舊系統很多不足之處,將來在實戰上應該會更得心應手。
6. 來年希望抽點時間研究美股、期貨及期權,看看能否兼顧得來。
7. 做模擬交易記錄已經是第4年,從未經歷過連續幾個月幾乎沒有交易的日子,故11月忽然手痕之誤,做了一些沒有訊號依據的虧損交易,幸而12月做了一些投機賺了點回來,今年希望不要再手痕了,耐心等待機會吧。
8. 今年全球經濟應該會危機四伏,尤其中國在市場「高位」連翻暴力干擾市場運作,是非常不智的下策,香港自不能獨善其身,今年投資應盡量輕身上路,更加需要注意風險,不要做太高槓杆的投資,比如買樓,在全球各國均充斥著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黑天鵝出現的機會已大幅增加了。
2015/12/24
價量交易記錄2015(完)
總結本年記錄的一些數據:
記錄期:2015年1月2日 至 2015年12月28日,共360天 (包括公眾假期)
初始本金:$327,423.09
儲蓄:$36,000
2012-2015 總儲蓄:$165,000.00
2015年12月28日更新
正股倉 (雪球組合 - Voyage港股):$180,000.00 > $257,580.00 (+43.10%)
正股倉 (雪球組合 - Voyage美股):$70,000.00 > $78,134.00 (+11.62%)
牛熊證倉:$73,242.57 > $82,466.78 (+12.59%)
2015 總儲蓄 (3月-12月):$30,000.00
現值:$448,180.78
本年獲利:$84,757.69 (+23.32%)
2015同期恆指升幅:-7.62%
2015同期道指升幅:-1.24%
2015同期納指升幅:+6.54%
(資料:GOOGLE 財經)
2012獲利 :$24,879.80 (+43.73%)
2013獲利 :$56,231.29 (+47.70%)
2014獲利 :$112,612.00 (+53.60%)
2015獲利 :$84,757.69 (+23.32%)
至今績效 (4年):$448,180.78 - $165,000.00 = $283,180.78 (+171.62%) 或 年均回報率+28.37%
記錄期:2015年1月2日 至 2015年12月28日,共360天 (包括公眾假期)
初始本金:$327,423.09
儲蓄:$36,000
2012-2015 總儲蓄:$165,000.00
2015年12月28日更新
正股倉 (雪球組合 - Voyage港股):$180,000.00 > $257,580.00 (+43.10%)
正股倉 (雪球組合 - Voyage美股):$70,000.00 > $78,134.00 (+11.62%)
牛熊證倉:$73,242.57 > $82,466.78 (+12.59%)
2015 總儲蓄 (3月-12月):$30,000.00
現值:$448,180.78
本年獲利:$84,757.69 (+23.32%)
2015同期恆指升幅:-7.62%
2015同期道指升幅:-1.24%
2015同期納指升幅:+6.54%
(資料:GOOGLE 財經)
2012獲利 :$24,879.80 (+43.73%)
2013獲利 :$56,231.29 (+47.70%)
2014獲利 :$112,612.00 (+53.60%)
2015獲利 :$84,757.69 (+23.32%)
至今績效 (4年):$448,180.78 - $165,000.00 = $283,180.78 (+171.62%) 或 年均回報率+28.37%
2015/11/04
價量交易記錄 2015 (11月)
2015年11月4日更新
買入 61420 恒指法巴六甲牛L - 500,000股@$0.160
2015年11月7日更新
沽出 61420 恒指法巴六甲牛L - 500,000股@$0.146
2015/10/07
價量交易記錄 2015 (10月)
2015年10月7日更新
買入 60204 中企摩通六七牛L - 300,000股@$0.108
2015年10月9日更新
沽出 60204 中企摩通六七牛L - 300,000股@$0.118
買入 68695 恆指匯豐六六熊I - 70,000股@$0.159
買入 68695 恆指匯豐六六熊I - 70,000股@$0.159
2015年10月10日更新
因系統數據調整,星期一會沽出 68695 恆指匯豐六六熊I - 70,000股
2015年10月12日更新
沽出 68695 恆指匯豐六六熊I - 70,000股@$0.150
2015年10月19日更新
買入 61420 恒指法巴六甲牛L - 150,000股@$0.148
2015年10月20日更新
沽出 61420 恒指法巴六甲牛L - 150,000股@$0.151
2015/09/22
價量交易記錄 2015 (9月)
2015年9月22日更新
買入 60715 恆指法巴六四熊K- 200,000股@$0.150
2014年9月25日更新
沽出 60715 恆指法巴六四熊K- 200,000股@$0.200
正股倉 (港股):$180,000.00 > $272,628.00 (+51.46%)
正股倉 (美股):$70,000.00 > $78,505.00 (+12.15%)
牛熊證倉:$73,242.57 > $91,665.25 (+25.15%)
8月儲蓄 : $3,000.00
本年獲利:$115,375.16 (+35.24%)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4,000.00
總資金投入:153,000.00
至今績效 (3.73年):$442,798.25 - $150,000.00 = $289,798.25 (+189.41%) 或 年均回報率+33.99%
同期恆指升幅 +12.23%
朋友問,4月「大時代」時我有沒有交易牛熊證?是有的,因當時沒有在此網誌記錄,所以無謂「事後」張揚了。
系統記錄如下:
4月2日 - 4月24日- 恆指牛 10.4倍槓桿 績效 +108.88%
7月24日 - 7月29日- 恆指熊 14.5倍槓桿 績效 +27.91%
2015/09/08
巴菲特信徒
每當有人娓娓道來巴菲特如何地選股,並解釋跟據那些巴菲特標準買入某支股票,我總是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既然那支股票這麼符合巴菲特的交易法則,為什麼他不買入呢?」。
比如很多人鍾情的「價值股」中國四大銀行,像中國四大銀行這種超級巨無霸,其市值高據全世界銀行的前十名,巴郡持有這麼多現金,過去7年多次買進「不便宜」的企業股權,為什麼還是看不見內銀股的「投資價值」呢?
多年來,我看見很多人濫用巴菲特的金句,甚至乎斷章取義,把自己的投資(投機)說得如何地漂亮,每當
買入股票時:「把每支投資的股票都當作一樁生意來做。」
股價輕度插水時:「當那些好的企業突然受困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的下跌,這就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臨了。」
股價中度插水時:「投資的密訣的是: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
股價大幅插水時:「若你不打算持有某隻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股價終極插水時:「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其實,巴菲特的金句大多都很有道理,其理念不僅只適用於以基本面分析的人,事實上對技術分析的人也很有參考價值,可惜主觀曲解的人實在不少。
對我來說,做巴菲特信徒實在非常簡單,巴菲特買什麼你便買什麼,他賣什麼你便賣什麼,不就可以嗎?
「我並不試圖超過七英尺高的欄杆:我到處找的是我能跨過的一英尺高的欄杆。」巴菲特曾經這樣說過吧。
比如很多人鍾情的「價值股」中國四大銀行,像中國四大銀行這種超級巨無霸,其市值高據全世界銀行的前十名,巴郡持有這麼多現金,過去7年多次買進「不便宜」的企業股權,為什麼還是看不見內銀股的「投資價值」呢?
多年來,我看見很多人濫用巴菲特的金句,甚至乎斷章取義,把自己的投資(投機)說得如何地漂亮,每當
買入股票時:「把每支投資的股票都當作一樁生意來做。」
股價輕度插水時:「當那些好的企業突然受困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的下跌,這就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臨了。」
股價中度插水時:「投資的密訣的是: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
股價大幅插水時:「若你不打算持有某隻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股價終極插水時:「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其實,巴菲特的金句大多都很有道理,其理念不僅只適用於以基本面分析的人,事實上對技術分析的人也很有參考價值,可惜主觀曲解的人實在不少。
對我來說,做巴菲特信徒實在非常簡單,巴菲特買什麼你便買什麼,他賣什麼你便賣什麼,不就可以嗎?
「我並不試圖超過七英尺高的欄杆:我到處找的是我能跨過的一英尺高的欄杆。」巴菲特曾經這樣說過吧。
2015/08/13
價量交易記錄 2015 (8月)
2014年8月12日更新
3月現金總值:$323,242.57 > $435,210.90 (+34.64%)
正股倉 (港股):$180,000.00 > $271,800.00 (+51.00%)
正股倉 (美股):$70,000.00 > $78,470.00 (+12.10%)
牛熊證倉:$73,242.57 > $81,940.85 (+11.88%)
7月儲蓄 : $3,000.00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總資金投入:150,000.00
至今績效 (3.58年):$435,210.90 - $150,000.00 = $285,210.85 (+190.01%)
年均回報率:+34.62%
最近跟同事討論了買賣股票的策略,他們偏向奉行30年前買匯豐銀行的策略,有錢就買少少內銀股,30年後就能「笑到最後」,礙於我的策略比較複雜(對他們而言),我只能作非常簡單的描述 (看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他們每每還沒有聽清楚我的描述,很快就說不可取,及結論「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
雖然我的策略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但他們的策略卻提起我的興趣。
於是我模擬了他們的策略,並與我的的策略作了一點分析:
如果由2012年開始每月以收市價買一手#1398 工商銀行直到今年7月,
總資金投入連手續費:$226,585.05 (累積持股為43,000股)
以7月收市價$5.34計,市值為 $229,620.00
股息總收入:$29,170.66
至今績效 (3.58年): ($229,620.00 + $29,170.66) - $226,585.05 = $32,205.61 (+14.21%)
年均回報率:+3.78%
然而,假如#1398 工商銀行的市盈率提升至#0005 匯豐銀行的13倍PE,股價應為$12.76,以上供股策略的市值會變為 $548,680.00,股息總收入不變維持 $29,170.66
至今績效 (3.58年): ($548,680.00 + $29,170.66) - $226,585.05 = $351,265.60 (+155.03%)
年均回報率:+29.86%
這顯然是他們非常期待的事情,不過為免誤導,要留意的是,由於這幾年#1398 工商銀行的股價平均數約$5.26 (即一手$5,260),每月買一手的壓力不大,但如果股價抽升,買股成本大幅增加,總資金投入就不是$226,585.05了,股息總收入、績效及年均回報率也不會是以上數字。
如果利用我的策略 (看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 來交易#1398 工商銀行,效果又會怎樣呢?
策略一
月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總資金投入:150,000.00
共2次交易 (無作空)
至今績效 (3.58年):$183,895.36 - $150,000.00 = $33,895.26 (+22.60%)
年均回報率:+5.85%
如果將月供股票的錢放到策略一,結果會有點不同
至今績效 (3.58年):$275,715.32 - $226,585.05 = $49,130.27 (+21.68%)
年均回報率:+5.63%
策略二
週價量系統 - 5倍槓桿操作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2012 - 2014 總儲蓄:120,000.00
共6次交易 (4次作多及2次作空)
只用初始本金$30,000.00作交易,儲蓄不動用
至今績效 (3.58年):$259,177.75 - $30,000.00 = $229,177.75 (+763.93%)
年均回報率:+129.39%
現金總值:$259,177.75 + 120,000.00(儲蓄) = $379,177.75 (+152.79%)
策略一 + 二
只用初始本金$30,000.00作「策略二」交易,而儲蓄全用於「策略一」
至今績效 (3.58年):(策略一 $146,339.52 + 策略二 $259,177.75) - $150,000.00 = $255,517.27 (+170.34%)
年均回報率:+32.02%
現金總值:「策略一」 $146,339.52 + 「策略二」 $259,177.75 = $405,517.27 (+170.03%)
總結
月供一手股票
本金 - $226,585.05
績效 - $258,790.66 (+14.21%)
策略一 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本金 - $226,585.05
績效 - $275,715.32 (+21.68%)
策略二 價量系統 - 5倍槓桿操作
本金 - $150,000.00 (連$120,000.00 儲蓄)
績效 - $379,177.75 (+152.79%)
策略一 + 二 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 5倍槓桿操作
本金 - $150,000.00 (連$120,000.00 儲蓄)
績效 - $405,517.27 (+170.03%)
這個測試重點並不是比較誰的策略優勝,每個人皆有適合自己的策略,使用不同策略,都可以「一起」笑到最後,而且不同策略之間在10年內的差異可以是十分大。
以「策略二」為例,以5倍槓桿操作,本金$30,000,由#1398 工商銀行上市到現在的績效是215萬 (71.5倍),足足買到403手工行,年均回報率+62.91%。相反「BUY AND HOLD」的績效只是6萬多(連股息賺1倍多),年均回報率+9%左右。
不說「策略二」,就「策略一」無槓桿操作 而言,並不是跑贏「月供一手股票」的策略太多,但「策略一」的優勢在於時間成本,「策略一」的持股時間只是短短四個月,而「月供一手股票」卻要坐足三年零七個月。
或許未來30年內,「策略一」會「獵犬終須山上喪」,若是如此,「月供一手股票」策略也很大機會「守株待兔」,相反,如果「月供一手股票」策略修成正果,「策略一」也該不遑多讓吧。
由於「策略一」及「策略二」的交易法則涉及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恕我未能逐一解釋清楚,以上測試數字屬實與否,只能悉隨尊便了。
3月現金總值:$323,242.57 > $435,210.90 (+34.64%)
正股倉 (港股):$180,000.00 > $271,800.00 (+51.00%)
正股倉 (美股):$70,000.00 > $78,470.00 (+12.10%)
牛熊證倉:$73,242.57 > $81,940.85 (+11.88%)
7月儲蓄 : $3,000.00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總資金投入:150,000.00
至今績效 (3.58年):$435,210.90 - $150,000.00 = $285,210.85 (+190.01%)
年均回報率:+34.62%
最近跟同事討論了買賣股票的策略,他們偏向奉行30年前買匯豐銀行的策略,有錢就買少少內銀股,30年後就能「笑到最後」,礙於我的策略比較複雜(對他們而言),我只能作非常簡單的描述 (看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他們每每還沒有聽清楚我的描述,很快就說不可取,及結論「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
雖然我的策略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但他們的策略卻提起我的興趣。
於是我模擬了他們的策略,並與我的的策略作了一點分析:
如果由2012年開始每月以收市價買一手#1398 工商銀行直到今年7月,
總資金投入連手續費:$226,585.05 (累積持股為43,000股)
以7月收市價$5.34計,市值為 $229,620.00
股息總收入:$29,170.66
至今績效 (3.58年): ($229,620.00 + $29,170.66) - $226,585.05 = $32,205.61 (+14.21%)
年均回報率:+3.78%
然而,假如#1398 工商銀行的市盈率提升至#0005 匯豐銀行的13倍PE,股價應為$12.76,以上供股策略的市值會變為 $548,680.00,股息總收入不變維持 $29,170.66
至今績效 (3.58年): ($548,680.00 + $29,170.66) - $226,585.05 = $351,265.60 (+155.03%)
年均回報率:+29.86%
這顯然是他們非常期待的事情,不過為免誤導,要留意的是,由於這幾年#1398 工商銀行的股價平均數約$5.26 (即一手$5,260),每月買一手的壓力不大,但如果股價抽升,買股成本大幅增加,總資金投入就不是$226,585.05了,股息總收入、績效及年均回報率也不會是以上數字。
如果利用我的策略 (看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 來交易#1398 工商銀行,效果又會怎樣呢?
策略一
月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總資金投入:150,000.00
共2次交易 (無作空)
至今績效 (3.58年):$183,895.36 - $150,000.00 = $33,895.26 (+22.60%)
年均回報率:+5.85%
如果將月供股票的錢放到策略一,結果會有點不同
至今績效 (3.58年):$275,715.32 - $226,585.05 = $49,130.27 (+21.68%)
年均回報率:+5.63%
策略二
週價量系統 - 5倍槓桿操作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2012 - 2014 總儲蓄:120,000.00
共6次交易 (4次作多及2次作空)
只用初始本金$30,000.00作交易,儲蓄不動用
至今績效 (3.58年):$259,177.75 - $30,000.00 = $229,177.75 (+763.93%)
年均回報率:+129.39%
現金總值:$259,177.75 + 120,000.00(儲蓄) = $379,177.75 (+152.79%)
策略一 + 二
只用初始本金$30,000.00作「策略二」交易,而儲蓄全用於「策略一」
至今績效 (3.58年):(策略一 $146,339.52 + 策略二 $259,177.75) - $150,000.00 = $255,517.27 (+170.34%)
年均回報率:+32.02%
現金總值:「策略一」 $146,339.52 + 「策略二」 $259,177.75 = $405,517.27 (+170.03%)
總結
月供一手股票
本金 - $226,585.05
績效 - $258,790.66 (+14.21%)
策略一 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本金 - $226,585.05
績效 - $275,715.32 (+21.68%)
策略二 價量系統 - 5倍槓桿操作
本金 - $150,000.00 (連$120,000.00 儲蓄)
績效 - $379,177.75 (+152.79%)
策略一 + 二 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 5倍槓桿操作
本金 - $150,000.00 (連$120,000.00 儲蓄)
績效 - $405,517.27 (+170.03%)
這個測試重點並不是比較誰的策略優勝,每個人皆有適合自己的策略,使用不同策略,都可以「一起」笑到最後,而且不同策略之間在10年內的差異可以是十分大。
以「策略二」為例,以5倍槓桿操作,本金$30,000,由#1398 工商銀行上市到現在的績效是215萬 (71.5倍),足足買到403手工行,年均回報率+62.91%。相反「BUY AND HOLD」的績效只是6萬多(連股息賺1倍多),年均回報率+9%左右。
不說「策略二」,就「策略一」無槓桿操作 而言,並不是跑贏「月供一手股票」的策略太多,但「策略一」的優勢在於時間成本,「策略一」的持股時間只是短短四個月,而「月供一手股票」卻要坐足三年零七個月。
或許未來30年內,「策略一」會「獵犬終須山上喪」,若是如此,「月供一手股票」策略也很大機會「守株待兔」,相反,如果「月供一手股票」策略修成正果,「策略一」也該不遑多讓吧。
由於「策略一」及「策略二」的交易法則涉及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恕我未能逐一解釋清楚,以上測試數字屬實與否,只能悉隨尊便了。
2015/07/08
價量交易記錄 2015 (7月)
自3月以來沒有任何更新,主要考慮有三點:
1. 分隔牛熊證倉及正股倉;
2. 暫時利用「雪球」組合更新正股倉;
3. 優化交易系統。
1. 檢討上年度的記錄,發覺「運氣」的成份甚高,牛熊證倉及正股倉的交易操作上更是毫無章法,初步的改善方法是用資金分隔兩個倉位,河水不犯井水,然後個別檢視其運作及績效。
分倉如下:
2014年3月現金總值:$323,242.57
正股倉 (港股):$180,000.00
正股倉 (美股):$70,000.00
牛熊證倉:$73,242.57
2. 正股倉有兩個考慮 - 第一是更新問題,第二是嘗試做美股交易。暫時想法是利用「雪球」組合更新,以免滯後遭馬後炮之嫌,並嘗試開一個美股倉,這三個多月的嘗試績效如下:
依照新的倉位分佈推算,本年績效如下:
正股倉 (港股):$266,148.00 (+47.86%)
正股倉 (美股):$79,401.00 (+13.43%)
牛熊證倉:$73,242.57 (+0.00%)
2014年7月組合現金總值:$418,791.57 (+29.56%)
3. 優化交易系統 - 以往是跟據價量、慣性波動及最小抵抗點作為交易指標,現在加上動力指標,原因是動力與股價升跌並非經常同步。由以往跟隨整段趨勢,改為把握最有勝算的波段及小機會,大幅減少交易次數及持股時間,控制損益比例及資金波動。
7月8日更新
投機 66683 恆指法巴五乙牛P50,000股@$0.021
7月9日更新
沽出 66683 恆指法巴五乙牛P50,000股@$0.100
7月24日更新
買入 61724 恆指法巴五甲熊H100,000股@$0.176
7月29日更新
沽出 61724 恆指法巴五甲熊H100,000股@$0.228
(待續)
1. 分隔牛熊證倉及正股倉;
2. 暫時利用「雪球」組合更新正股倉;
3. 優化交易系統。
1. 檢討上年度的記錄,發覺「運氣」的成份甚高,牛熊證倉及正股倉的交易操作上更是毫無章法,初步的改善方法是用資金分隔兩個倉位,河水不犯井水,然後個別檢視其運作及績效。
分倉如下:
2014年3月現金總值:$323,242.57
正股倉 (港股):$180,000.00
正股倉 (美股):$70,000.00
牛熊證倉:$73,242.57
2. 正股倉有兩個考慮 - 第一是更新問題,第二是嘗試做美股交易。暫時想法是利用「雪球」組合更新,以免滯後遭馬後炮之嫌,並嘗試開一個美股倉,這三個多月的嘗試績效如下:
港股的績效暫為47.86%
美股的績效暫為13.43%
依照新的倉位分佈推算,本年績效如下:
正股倉 (港股):$266,148.00 (+47.86%)
正股倉 (美股):$79,401.00 (+13.43%)
牛熊證倉:$73,242.57 (+0.00%)
2014年7月組合現金總值:$418,791.57 (+29.56%)
3. 優化交易系統 - 以往是跟據價量、慣性波動及最小抵抗點作為交易指標,現在加上動力指標,原因是動力與股價升跌並非經常同步。由以往跟隨整段趨勢,改為把握最有勝算的波段及小機會,大幅減少交易次數及持股時間,控制損益比例及資金波動。
7月8日更新
投機 66683 恆指法巴五乙牛P50,000股@$0.021
7月9日更新
沽出 66683 恆指法巴五乙牛P50,000股@$0.100
7月24日更新
買入 61724 恆指法巴五甲熊H100,000股@$0.176
7月29日更新
沽出 61724 恆指法巴五甲熊H100,000股@$0.228
(待續)
2015/07/06
市況雜談_20150706
A股大時代及大插水是近月的財經熱話,股民們由三個月前的亢奮自滿,變成現時的恐慌絕望,股市劇變表面上是源於歐債危機,或是中國倍升孖展的大量斬倉,說穿了,只不過是人性中不斷重演的貪婪罷了。
近年,特別是近一年,我聽到很多人在呼喊著,什麼「中國特色牛市」、「阿爺不會讓股市崩盤」、「AH股價差會不斷收窄」、「A股太貴,價值必須回歸」、「H股PE很低,現在不買將來買不到了」「不買樓風險更高」、「細價樓快爆煲」云云,正反兩面各有其說,回頭看看,這種呼喊到底有何用處?對交易績效有沒有影響?
當你聽到「阿爺不會讓股市崩盤」或者「H股PE很低,現在不買將來買不到了」,是否代表你就應該跟股市SHOW HAND?那麼當你SHOW HAND後,股市有天崩盤了,你又會做什麼呢?對我來說,這些呼喊不過是市場噪音,並試著污染我們的交易計劃。現實是,市場噪音跟本不會改變你的交易策略,除非你是需要市場消息作為交易依據。
很多人每每會因為市場噪音而忘了自己交易決策的初衷,這種錯誤我從前就犯過不少。
假如大家少看一點財經新聞,不作無意義的股市預測,不去盲信股神或達人的理論及神準建議,踏實地構想適合自己的交易計劃,並堅持訂立的交易策略 (無論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量化投資還是價值投資),即使今天績效急挫,心態上必然不至於恐慌絕望,並且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著怎麼樣的交易。
對於你的交易計劃而言,這三個月的市況絕對提供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不妨拿出這三個月的交易記錄,好好檢視一下。
近年,特別是近一年,我聽到很多人在呼喊著,什麼「中國特色牛市」、「阿爺不會讓股市崩盤」、「AH股價差會不斷收窄」、「A股太貴,價值必須回歸」、「H股PE很低,現在不買將來買不到了」「不買樓風險更高」、「細價樓快爆煲」云云,正反兩面各有其說,回頭看看,這種呼喊到底有何用處?對交易績效有沒有影響?
當你聽到「阿爺不會讓股市崩盤」或者「H股PE很低,現在不買將來買不到了」,是否代表你就應該跟股市SHOW HAND?那麼當你SHOW HAND後,股市有天崩盤了,你又會做什麼呢?對我來說,這些呼喊不過是市場噪音,並試著污染我們的交易計劃。現實是,市場噪音跟本不會改變你的交易策略,除非你是需要市場消息作為交易依據。
很多人每每會因為市場噪音而忘了自己交易決策的初衷,這種錯誤我從前就犯過不少。
假如大家少看一點財經新聞,不作無意義的股市預測,不去盲信股神或達人的理論及神準建議,踏實地構想適合自己的交易計劃,並堅持訂立的交易策略 (無論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量化投資還是價值投資),即使今天績效急挫,心態上必然不至於恐慌絕望,並且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著怎麼樣的交易。
對於你的交易計劃而言,這三個月的市況絕對提供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不妨拿出這三個月的交易記錄,好好檢視一下。
2015/06/03
以富翁論價值投資
近年,透過網誌分享股票交易心得的人當中,談論價值投資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價值投資所論述的交易法則,大多是從基本面分析上所建構的評估原則,這些評估原則的範圍有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礙於市場流通的資訊的不完全,有些評估原則甚至乎難以用簡單的推理邏輯去剖析及立論,而且需要更多的預測及想像。因此,要做好價值投資,交易者需要一個較全面的資訊性優勢及企業營運的認知。
比如價值投資的表表者,人稱股神的巴菲特,在資訊性優勢及企業營運的認知上,絕對比我們這些散戶掌握得更好,因此波克夏多年來都獲得非常好的績效。
儘管價值投資似乎造就了股神巴菲特的神話,但市場卻出現了另外一些交易法則,較為人所知的是技術分析,這門交易法則的基本信仰建立在「歷史會不斷重演」,並試圖藉由大量的統計資料來預測行情走勢,技術分析跟價值投資一樣,有不同的評估原則,使用的工具有圖表、道氏理論、波浪理論等等。
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或價值投資在理念上雖然南轅北轍,但實際上互為表裡。比如,當股價反映企業的價值時,技術指標也會隨之連動; 技術指標及股價出現異常,可能源於基本面因素已經開始改變。
有很多奉行價值投資的人說過,從沒有聽聞依靠技術分析成為富翁的人,而巴菲特卻是憑藉價值投資法而成為首富,因此價值投資法是大智慧大道理。我聽後覺得很有趣,因為沒有聽聞過用技術分析的富翁而認為技術分析沒用,邏輯上說得通嗎?而巴菲特憑藉價值投資法而致富,那麼比爾蓋茲,馬雲,李嘉誠,索羅斯呢?
智慧或道理是經得起反覆驗證的,技術分析派所尊崇的李佛摩,威廉歐尼爾等人,算是富翁吧?在香港,依靠基本分析而致富的人相對技術分析的,我相信不是一面倒的,至少很多Bloggers及我認識的朋友當中,依靠技術分析而又不斷累積可觀財富的人不少,當中有些更是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並用的人,而運用價值投資的朋友,也不是百分百精準,都有分析錯的時候。
以富翁論為價值投資抬轎,未必客觀,有很多富翁實際上是藉著創造價值而致富,而非投資價值,他們都是勇於冒險的企業家,比如開發智能電話的Steve Jobs, 佈局全球的工業家郭台銘等等…因為富翁天天吃麵包而認為麵包是世上最有價值的食物,似乎有欠邏輯。
技術分析者,雖多被稱為投機者,但與價值投資者之間並沒有互相針對的必要,畢竟股票交易的基本目的是獲利,而獲利可以有很多方法,沒有所謂的王道。價值投資法,很好,技術分析,也不錯,你可以因了解而分開,但無謂因誤解而踐踏對方。
2015/02/06
價量交易記錄 2015 (二月)
2014年現金總值:$327,423.09
一月份儲蓄:$3,000.00
上證指數、國企指數及X安碩A50中國走勢上均現疲態,近兩星期出現多次「一日反轉」,價量出現熊訊號。
2月6日
買入#67680 A中匯豐五甲熊E100,000股 @ $0.214,最小抵抗點為 $0.206。
2月10日
沽出 #67680 A中匯豐五甲熊E100,000股 @ $0.204。
2月26日
買入 69103 恆指匯豐五九牛J640,000股 @ $0.080,最小抵抗點為 $0.072。
買入 61328 中企渣打五十牛B360,000股 @ $0.137,最小抵抗點為 $0.126。
買入 0388 香港交易所 300股 @ $179.30,最小抵抗點為 $175.30。
買入 2823 X安碩A50中國 3,000股 @ $12.40,最小抵抗點為 $12.14。
3月3日
人行減息後市場沒反應
沽出 69103 恆指匯豐五九牛J640,000股 @ $0.080。
沽出 61328 中企渣打五十牛B360,000股 @ $0.126。
沽出 0388 香港交易所 300股 @ $179.30,最小抵抗點為 $178.70。
沽出 2823 X安碩A50中國 3,000股 @ $12.30。
待續...
一月份儲蓄:$3,000.00
上證指數、國企指數及X安碩A50中國走勢上均現疲態,近兩星期出現多次「一日反轉」,價量出現熊訊號。
2月6日
買入#67680 A中匯豐五甲熊E100,000股 @ $0.214,最小抵抗點為 $0.206。
2月10日
沽出 #67680 A中匯豐五甲熊E100,000股 @ $0.204。
2月26日
買入 69103 恆指匯豐五九牛J640,000股 @ $0.080,最小抵抗點為 $0.072。
買入 61328 中企渣打五十牛B360,000股 @ $0.137,最小抵抗點為 $0.126。
買入 0388 香港交易所 300股 @ $179.30,最小抵抗點為 $175.30。
買入 2823 X安碩A50中國 3,000股 @ $12.40,最小抵抗點為 $12.14。
3月3日
人行減息後市場沒反應
沽出 69103 恆指匯豐五九牛J640,000股 @ $0.080。
沽出 61328 中企渣打五十牛B360,000股 @ $0.126。
沽出 0388 香港交易所 300股 @ $179.30,最小抵抗點為 $178.70。
沽出 2823 X安碩A50中國 3,000股 @ $12.30。
待續...
2014/12/23
價量交易記錄2014(完)
總結本年記錄的一些數據:
記錄期:2014年1月2日 至 2013年12月22日,共354天 (包括公眾假期)
交易次數:65次
獲利交易:19次 (61%)
虧損交易:12次 (39%)
初始本金:$174,111.09
儲蓄:$36,000
2012-2014 總儲蓄:$129,000.00
2012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24,879.80 (+43.73%)
2013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56,231.29 (+47.70%)
2014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112,612.00 (+53.60%)
2014同期恆指升幅:+0.05%
2014同期道指升幅:+8.33%
2014同期納指升幅:+14.48%
(資料:GOOGLE 財經)
現值:$327,423.09 (三年績效 +150.17%)
記錄期:2014年1月2日 至 2013年12月22日,共354天 (包括公眾假期)
交易次數:65次
獲利交易:19次 (61%)
虧損交易:12次 (39%)
初始本金:$174,111.09
儲蓄:$36,000
2012-2014 總儲蓄:$129,000.00
2012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24,879.80 (+43.73%)
2013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56,231.29 (+47.70%)
2014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112,612.00 (+53.60%)
2014同期恆指升幅:+0.05%
2014同期道指升幅:+8.33%
2014同期納指升幅:+14.48%
(資料:GOOGLE 財經)
現值:$327,423.09 (三年績效 +150.17%)
2014年,雖然獲利率比往年略高,當中70%是來自牛熊證的操作,我沒有因此而自我感覺良好,也沒有什麼心得值得分享,我反而有點挫敗感,這一年自己非常懶散,沒放太多時間留意市場,自問今年的績效有不少的運氣成份。
這令我回想到做記錄的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做記錄的習慣,但往往所重視的部分是績效,或者是相對大市的表現,也有些人是抱著希望得到別人讚賞的目的。但如果重新再檢視記錄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獲利的是虧損的還是平手的,你可能是發現另一種反思,這種反思並非技術上的,而是心態上的,技術是可以磨練的,但心態卻不容易,心態通知來自人的感悟,人的所感所悟是來自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及經歷所累積,但由於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比較繁忙,加上資訊接收量的暴漲,思緒通常都會比較亂,要真正了解你所感悟的並不容易,而回顧記錄能檢視自己心態的變動,只要誠實地檢視及批評自我,從而調整心態 (無論是失敗的還是成功的),每個人都會進步,這也是要長期保持心態上的積極性較具體及有效的方法。
這令我回想到做記錄的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做記錄的習慣,但往往所重視的部分是績效,或者是相對大市的表現,也有些人是抱著希望得到別人讚賞的目的。但如果重新再檢視記錄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獲利的是虧損的還是平手的,你可能是發現另一種反思,這種反思並非技術上的,而是心態上的,技術是可以磨練的,但心態卻不容易,心態通知來自人的感悟,人的所感所悟是來自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及經歷所累積,但由於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比較繁忙,加上資訊接收量的暴漲,思緒通常都會比較亂,要真正了解你所感悟的並不容易,而回顧記錄能檢視自己心態的變動,只要誠實地檢視及批評自我,從而調整心態 (無論是失敗的還是成功的),每個人都會進步,這也是要長期保持心態上的積極性較具體及有效的方法。
2014/12/08
價量交易記錄 2014 (十二月)
11月總結:
本年績效暫為 36.40%
現金 $288,268.90 (100%)
12月5日更新
買入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113,最小抵抗點為 23,730。
買入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4,000 股 @ $13.66,最小抵抗點為 $13.14。
12月9日更新
沽出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099。
沽出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4,000 股 @ $13.12。
12月10日更新
買入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00,最小抵抗點為 23,650。
12月11日更新
沽出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29。
12月12日更新
補回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15,最小抵抗點下調至 23,570。
本年績效暫為 36.40%
現金 $288,268.90 (100%)
12月5日更新
買入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113,最小抵抗點為 23,730。
買入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4,000 股 @ $13.66,最小抵抗點為 $13.14。
12月9日更新
沽出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099。
沽出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4,000 股 @ $13.12。
12月10日更新
買入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00,最小抵抗點為 23,650。
12月11日更新
沽出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29。
12月12日更新
補回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15,最小抵抗點下調至 23,570。
12月16日更新
沽出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80。
沽出 #64938 恒指法巴五三熊E 500,000 股 @ $0.180。
待續。
2014/11/10
價量交易記錄 2014 (十一月)
10月總結:
持股如下:
#1928 金沙中國 1,200股 @ $43.75。
#1668 華南城 20,000股 @ $3.68。
#61667 恆指法巴五六牛Z @ 500,000 股 @ $0.091。
11月10日更新
沽出 #61667 恆指法巴五六牛Z @ 500,000 股 @ $0.100。
現金 $145,285.17 (52.42%)
本年績效暫為 33.07%
11月14日更新
買入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115,最小抵抗點為恆指 23,730。
12月3日更新:
11月17日 沽出 #1928 金沙中國 1,200股 @ $47.60 (出現一日反轉)。
11月25日 沽出 #1668 華南城 20,000股 @ $4.09 (出現一日反轉)。
11月27日沽出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119 (出現一日反轉)。
持股如下:
#1928 金沙中國 1,200股 @ $43.75。
#1668 華南城 20,000股 @ $3.68。
#61667 恆指法巴五六牛Z @ 500,000 股 @ $0.091。
11月10日更新
沽出 #61667 恆指法巴五六牛Z @ 500,000 股 @ $0.100。
現金 $145,285.17 (52.42%)
本年績效暫為 33.07%
11月14日更新
買入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115,最小抵抗點為恆指 23,730。
12月3日更新:
11月17日 沽出 #1928 金沙中國 1,200股 @ $47.60 (出現一日反轉)。
11月25日 沽出 #1668 華南城 20,000股 @ $4.09 (出現一日反轉)。
11月27日沽出 #61616 恒指法巴五六牛B@ 500,000 股 @ $0.119 (出現一日反轉)。
2014/10/20
市況雜談_20141020
近兩個月全球股市走勢轉差,近年處於上落市的港股自不能幸免,而近年處於上升趨勢的歐美日市場,很多分析師紛紛牽起牛熊市的爭論,我對此做了兩點分析。
從慣性波動得出的最小抵抗點:
美國道指 16,568.40點
英國富時100指數 6,578.17點
法國CAC指數 4,249.39點 (已於7月結束了其上升趨勢)
德國DAX指數 9,406.33點
日經平均指數 15,607.45點
現時歐日指數的收市價與最小抵抗點相距不少,如果本月這些指數不能收於最小抵抗點之上,我認為其上升趨勢已經結束。
從指數成份股平均PE看 (資料來源CNN MONEY):
美國道指 16.3倍PE
英國富時100指數 27倍PE
法國CAC指數 23.1倍PE
德國DAX指數 20倍PE
日經平均指數 沒有提供
可見歐美股市的PE並不低,而今明兩年的盈利增長又能否支持這個估值?值得FA作手們研究一下,而我則認為這個可能性不高。
然而,即使上升趨勢結束並非表示下降趨勢會隨即展開,一般來說還要觀察兩個月左右才能確定是否進入下降趨勢,現在為熊市下定論是言之尚早。
說回港股,雖然恆指回調不少,但二三線股並沒有劇烈的洗倉潮,強勢股仍然能站穩於最小抵抗點之上,當中鐵路相關股票更是一支獨秀。不過恆指價量系統則出現了罕見的現象,日走勢出現了牛訊號而週走勢則出現了熊訊號,兩個訊號的止蝕位分別是 22,730 及 23,390,基於還市況是比較波動,而市場的不確定性亦沒有明顯減少跡象,在未有效突破任何一方止蝕位之前,暫時還是觀望態度比較好,但我現時的感覺是偏熊的。
自從跟據交易系統做買賣後,對FA的依賴已大幅減少,而最近因拜讀止凡兄的BLOG而對「散戶式價值投資」提起興趣,便重讀以前買下有關基本分析的書籍,再而對一些恆指成份股做了些財務報表的初步分析,而有部份分析結果令我有點震驚,比如內銀股,在高盈利的背後卻出現現金流問題,反而本地銀行例如匯控及恆生,近5年的現金流是非常健康,而且是自2008金融海潚後續步改善,這似乎解釋到內銀股的低PB並非錯價,而是反映了公司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我發現中國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嚴重的現金流問題,我不知道我這樣理解是否以偏蓋全,我嘗試在此比較匯控、恆生、工行及建行財務報表的數字,希望有高手能指教一下。
上表可以看到近5年各銀行的數字,多年來各銀行都保持著有盈利及派息,當中恆生、工行及建行的純利率是相當高,而它們的每股盈利亦是每年增長,09年跟13年相比增長率是約一倍,表示公司有很好的獲利能力,然而,當一間公司盈利不斷增長,正常來說現金流情況應該相應地不斷改善,但奇怪的是,工行及建行的自由現金流幾乎持續惡化,相反匯控及恆生的每股自由現金流一直都處於穩定的水平,五年自由現金流的總和與五年總派息看起來也相對合理,工行及建行的經營現金長期不足卻每年派高息,現金流問題一直依賴融資去解決,似乎是不合理,而多年盈利又是否將未收回貸款提前計算在內?有時間會研究一下。我找過很多分析內銀的文章卻沒有解釋到這個現象,希望有人可以指教一下。
除了內銀股,其他行業都有類似情況,這表示中國的經濟一直依靠一個高槓桿但低效率的模式營運著,如果中國經濟問題處理不好,後果似乎無法想像,亦增加了我對指數偏熊的感覺。
從慣性波動得出的最小抵抗點:
美國道指 16,568.40點
英國富時100指數 6,578.17點
法國CAC指數 4,249.39點 (已於7月結束了其上升趨勢)
德國DAX指數 9,406.33點
日經平均指數 15,607.45點
現時歐日指數的收市價與最小抵抗點相距不少,如果本月這些指數不能收於最小抵抗點之上,我認為其上升趨勢已經結束。
從指數成份股平均PE看 (資料來源CNN MONEY):
美國道指 16.3倍PE
英國富時100指數 27倍PE
法國CAC指數 23.1倍PE
德國DAX指數 20倍PE
日經平均指數 沒有提供
可見歐美股市的PE並不低,而今明兩年的盈利增長又能否支持這個估值?值得FA作手們研究一下,而我則認為這個可能性不高。
然而,即使上升趨勢結束並非表示下降趨勢會隨即展開,一般來說還要觀察兩個月左右才能確定是否進入下降趨勢,現在為熊市下定論是言之尚早。
說回港股,雖然恆指回調不少,但二三線股並沒有劇烈的洗倉潮,強勢股仍然能站穩於最小抵抗點之上,當中鐵路相關股票更是一支獨秀。不過恆指價量系統則出現了罕見的現象,日走勢出現了牛訊號而週走勢則出現了熊訊號,兩個訊號的止蝕位分別是 22,730 及 23,390,基於還市況是比較波動,而市場的不確定性亦沒有明顯減少跡象,在未有效突破任何一方止蝕位之前,暫時還是觀望態度比較好,但我現時的感覺是偏熊的。
自從跟據交易系統做買賣後,對FA的依賴已大幅減少,而最近因拜讀止凡兄的BLOG而對「散戶式價值投資」提起興趣,便重讀以前買下有關基本分析的書籍,再而對一些恆指成份股做了些財務報表的初步分析,而有部份分析結果令我有點震驚,比如內銀股,在高盈利的背後卻出現現金流問題,反而本地銀行例如匯控及恆生,近5年的現金流是非常健康,而且是自2008金融海潚後續步改善,這似乎解釋到內銀股的低PB並非錯價,而是反映了公司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我發現中國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嚴重的現金流問題,我不知道我這樣理解是否以偏蓋全,我嘗試在此比較匯控、恆生、工行及建行財務報表的數字,希望有高手能指教一下。
上表可以看到近5年各銀行的數字,多年來各銀行都保持著有盈利及派息,當中恆生、工行及建行的純利率是相當高,而它們的每股盈利亦是每年增長,09年跟13年相比增長率是約一倍,表示公司有很好的獲利能力,然而,當一間公司盈利不斷增長,正常來說現金流情況應該相應地不斷改善,但奇怪的是,工行及建行的自由現金流幾乎持續惡化,相反匯控及恆生的每股自由現金流一直都處於穩定的水平,五年自由現金流的總和與五年總派息看起來也相對合理,工行及建行的經營現金長期不足卻每年派高息,現金流問題一直依賴融資去解決,似乎是不合理,而多年盈利又是否將未收回貸款提前計算在內?有時間會研究一下。我找過很多分析內銀的文章卻沒有解釋到這個現象,希望有人可以指教一下。
除了內銀股,其他行業都有類似情況,這表示中國的經濟一直依靠一個高槓桿但低效率的模式營運著,如果中國經濟問題處理不好,後果似乎無法想像,亦增加了我對指數偏熊的感覺。
2014/10/03
價量交易記錄 2014 (十月)
9月總結:
持股如下:
#0874 白雲山 4,000股 @ $28.20,最小抵抗點為$25.75。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0,000股 @ $1.48,最小抵抗點為$1.39。
#1928 金沙中國 1,200股 @ $43.75,最小抵抗點為$40.00。
#1668 華南城 20,200股 @ $3.68,最小抵抗點為$3.42。
現金:$1,639.28 (0.64%)
本年績效暫為 26.69%
10月3日更新:
增持現金,開市後會考慮沽出部份持股。
沽出 #0874 白雲山 4,000股 @ $26.60。
沽出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0,000股 @ $1.39。
現金 $138,127.56 (53.49%)
10月31日更新:
買入 61667 恆指法巴五六牛Z @ 500,000 股 @ $0.091,最小抵抗點為恆指23,640。
持股如下:
#0874 白雲山 4,000股 @ $28.20,最小抵抗點為$25.75。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0,000股 @ $1.48,最小抵抗點為$1.39。
#1928 金沙中國 1,200股 @ $43.75,最小抵抗點為$40.00。
#1668 華南城 20,200股 @ $3.68,最小抵抗點為$3.42。
現金:$1,639.28 (0.64%)
本年績效暫為 26.69%
10月3日更新:
增持現金,開市後會考慮沽出部份持股。
沽出 #0874 白雲山 4,000股 @ $26.60。
沽出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0,000股 @ $1.39。
現金 $138,127.56 (53.49%)
10月31日更新:
買入 61667 恆指法巴五六牛Z @ 500,000 股 @ $0.091,最小抵抗點為恆指23,64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