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更新
買入 60715 恆指法巴六四熊K- 200,000股@$0.150
2014年9月25日更新
沽出 60715 恆指法巴六四熊K- 200,000股@$0.200
正股倉 (港股):$180,000.00 > $272,628.00 (+51.46%)
正股倉 (美股):$70,000.00 > $78,505.00 (+12.15%)
牛熊證倉:$73,242.57 > $91,665.25 (+25.15%)
8月儲蓄 : $3,000.00
本年獲利:$115,375.16 (+35.24%)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4,000.00
總資金投入:153,000.00
至今績效 (3.73年):$442,798.25 - $150,000.00 = $289,798.25 (+189.41%) 或 年均回報率+33.99%
同期恆指升幅 +12.23%
朋友問,4月「大時代」時我有沒有交易牛熊證?是有的,因當時沒有在此網誌記錄,所以無謂「事後」張揚了。
系統記錄如下:
4月2日 - 4月24日- 恆指牛 10.4倍槓桿 績效 +108.88%
7月24日 - 7月29日- 恆指熊 14.5倍槓桿 績效 +27.91%
本人之前的投資理念非常似帆海兄提及的同事,買高息股收息
回覆刪除最近拜讀帆海兄的blog收益不少,眼界大開,對帆海兄的投資模式非常有興趣
但同時亦有不少疑問希望帆海兄可以賜教
- 小弟愚鈍,雖然看過帆海兄12年的文章,但仍然對“價量買點"和"最小抵抗點”的概念非常困惑,望
帆海兄可以賜教如何定義此兩個點
- 如果要根據“價量買點"和"最小抵抗點”做交易策略,是否只可選擇成交量比較大的股票?
很多細股票成交非常淡靜,或者大起大落,看似不適合用此法交易。
不知道帆海兄在選股上是遵從何種原則?
- 本人亦爲打工一族,平時開市時間亦需要工作(非金融),不知道帆海兄是如何兼顧交易和工作的時間?
Max
容我花點時間再回應。
回覆刪除感謝帆海兄
回覆刪除首先,我須呈清我不反對投資高息股,投資標的在於每個人的客觀因素與期望回報之間作出平衡。
回覆刪除客觀因素可以是資金、人生階段、交易能力、風險取態等等,而期望回報則非常主觀,一般是5%-100%不等。
回顧2012我所寫的交易策略,已有些改變。
導你入門還算可以,最好你可以憑藉自己的客觀因素開發出屬於你的獨門系統。
以1398 工商銀行的週數據為例,「價升量升」的週數大概佔整體週數26%左右,從這個模式中找買點,可以大大收窄研究的範圍。若要簡單分析成交量及股價,可以取其平均數作比較,比如分別計算出前10週、前20週、前30週、前40週及前50週的平均成交量,如果當週成交量大於此5個平均成交量其中4個,而當週股價同時大於前10週的平均股價,可視作「價量買點」以收市價方式買入,直到當週沒有「價量買點」時沽出,依此法則交易,2015年的獲利若15%。
「最小抵抗點」,可以從持股時間的波動中得到,你可以嘗試從持股時間的最低股價計算出來,若從上面的法則中,最低股價與「價量買點」之間的差距最低為92%左右,若以「獲利」交易的數據來計算,則為95%左右,即是說如果買入後股價跌了5%,你獲利機會已大大降低了,可考慮止蝕離場。
一般而言,股票的成交量大小對價量法則影響不大,但成交量較大的股票如藍籌的流動性風險比較低,可以容納較大的資金,所以我一般都會集中成交量較大的股票。
我工作較忙時通常都不會做交易,而我現在通常都是在開市,中午收市,及下午收市前30分鐘左右看一看決定買賣,基本上不太花時間的,MAX兄在開發交易系統時需考慮自己的工作情況,如較忙可以考慮用週或月作為交易的時間框架。
以上法則是入門級,績效不算很好但暫時比長期持股好一點,而勝算也大概是57%左右,你須多加研究,希望我的意見能幫到你。
帆海兄百忙中可以抽空分享心得,萬分感激
回覆刪除帆海兄的系統似是基於統計學而得出的價量買點, 不知道派息,配股等會否會影響結果?
如果是按照統計學作出計算,按道理應用在大盤指數效果會更加好,不知道帆海兄是否亦是用同樣的方法計算恆指?
MAX兄,不必言謝。
刪除交易系統不只是純粹是統計學,也囊括演算、最佳化等等。要得到最真實的回測結果,派息與配股的數據也包括在內,而影響因交易系統而異,而我的系統暫時沒有因此影響。
你說指數,其應用多在MPF及衍生工具上,應用於分析個股則不太適當。如你應用於衍生工具上,系統的要求須更為嚴格,比如勝算、最大回折、最大連續虧損次數等等...建議先從個股著手,而指數則用於操作MPF,操作衍生工具並不如你所想像中美好,跟基本面分析一樣,心理質素要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