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今年公私兩忙,故一直都沒有整理及張貼交易記錄圖,今日補貼上當是半年一個小結。
今年績效很差 4.63%,勝率亦只有22%,幸而買入#0822 嘉瑞國際帶來一點微利,但因工作關係錯過了時機於最小抵抗點$2.84沽出。
回首反思,心態上是需要調整,因年初有很多事困身,交易決定大部份都較馬虎,然而在系統及紀律上的堅持,保守著去年的結餘。
恆指已不能客觀反映行業狀況,強勢股繼續向下調整,此刻唯有耐心等待下一個較安全的入市機會,期望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做得較好。
標籤
- #0000 上證綜合指數 (1)
- #0000 恆生指數 (11)
- #0027 銀河娛樂 (2)
- #0038 第一拖拉機 (5)
- #0052 大快活 (1)
- #0130 慕詩國際 (1)
- #0179 德昌電機 (1)
- #0189 東岳集團 (3)
- #0342 新海能源 (1)
- #0371 北控水務 (1)
- #0573 稻香 (1)
- #0579 京能清潔能源 (3)
- #0590 六福集團 (2)
- #0623 中視金橋 (2)
- #0669 創科實業 (3)
-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
- #0750 興業太陽能 (3)
- #0751 創維數碼 (1)
-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資源 (2)
- #0800 A8電媒音樂 (1)
- #0822 嘉瑞國際 (1)
- #0839 天大油管 (1)
- #0874 廣州藥業 (4)
- #0906 中糧包裝 (2)
- #0950 李氏大藥廠 (1)
- #0984 永旺 (1)
- #1007 大慶乳業 (1)
- #1023 時代集團 (1)
- #1044 恆安國際 (2)
- #1068 雨潤食品 (1)
- #1080 勝利管道 (4)
- #1086 好孩子國際 (6)
- #1088 中國神華 (1)
- #1112 合生元國際 (5)
- #1114 華晨中國 (2)
- #1117 現代牧業 (1)
- #1171 兗洲煤業 (1)
- #1177 中國生物製藥 (2)
- #1198 皇朝傢俬 (1)
- #1230 雅士利國際 (1)
- #1234 中國利郎 (1)
- #1259 青蛙王子 (7)
- #1688 阿里巴巴 (1)
- #1698 博士蛙國際 (5)
- #1717 澳優乳業 (1)
- #1766 中國南車 (2)
- #1898 中煤能源 (1)
- #1913 普拉達 (1)
- #1938 珠江油管 (5)
- #1997 峻凌國際 (1)
- #1999 敏華控股 (1)
- #2018 瑞聲科技 (1)
- #2198 中國三江化工 (2)
- #2313 申洲國際 (3)
- #2319 蒙牛乳業 (2)
- #2369 中國無線 (5)
- #2398 友佳國際 (6)
- #2618 TCL通訊 (1)
- #2628 中國人壽 (2)
- #2689 玖龍紙業 (4)
- #2877 神威藥業 (1)
-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1)
- #3323 中國建材 (23)
- #3331 維達國際 (2)
- #3339 中國龍工 (1)
- #3777 中國光纖 (1)
- #3800 保利協鑫能源 (3)
- #3888 金山軟件 (1)
- 一日反轉 (18)
- 九把刀 (1)
- 反轉關鍵點 (5)
- 止蝕 (3)
- 牛熊證 (3)
- 交易法則 (25)
- 交易隨想 (2)
- 存活者偏誤 (1)
- 姊妹股 (5)
- 物理妒嫉 (6)
- 長線交易 (7)
- 紀律 (5)
- 風險管理 (7)
- 純粹分享 (1)
- 純粹記錄 (37)
- 強積金 (2)
- 淺談 (25)
- 最小抵抗點 (26)
- 博弈論 (3)
- 對策論 (4)
- 慣性波動 (3)
- 價量互動 (35)
- 價量交易記錄 (16)
- 價量交易記錄2013 (12)
- 箱形理論 (2)
- 儲蓄 (4)
- 賽局理論 (1)
- 趨勢 (9)
- 雜談 (9)
- 關鍵點 (5)
- Andrew Lo (4)
- FAST RETAILING (1)
- Jesse Livermore (14)
- Nicolas Darvas (8)
- Physics Envy (5)
- UNIQLO (1)
- William O’Neil (8)
2013/06/24
市況雜談_20130624
恆指自三月中失守「最小抵抗點」22,543後,當交易者還在對牛市熊市議論紛紛,市場已經暗地裡蘊釀著一波強烈跌勢。
從近月觀察牛熊證街貨分佈圖觀察所得,牛證街貨的比例遠遠高於熊證數倍,即便現時看來,牛證街貨也比熊證的高於兩倍,19900左右到底是否止跌點,不宜樂觀。
內銀最近傳來數則鬧錢荒要聞,有些新聞更報導指銀行屢出吸金奇招,反而投行的演繹似乎相當冷靜樂觀,這樣的情況似曾相識,頗有08年金融海嘯前的感覺,看過新聞後立即聯絡長期於北京工作的友人,他說內地新聞網已出現這些報導,連中央都抑制不了的新聞,反映可信性很高。內銀股佔恆指比重不低,接近20%,加上銀行系統的健全直接影響企業的存活,高債率企業相信是這波跌勢的先行者,當中頗為人知的 #2689 玖龍紙業近月已由高位下跌了 40%,而很多企業最近亦公報了公司業績,幾乎都是倒退或轉蝕,似乎已暗示了一個非常不明朗的前景。
暫時不建議持有太多的股票或投資工具,保持一定的現金,交易的機會永無止境,無用急於一時,若然不是追求摸高撈底賺盡的人,長期來說在市場存活的機會已比很多交易者高,在正確的時點作出買賣決定是每個交易者必須細心研究的課題,縱然技術面已經出現超買格局,不代表會立即上漲,過去記錄曾出現好幾次低位超買橫行格局,在超買區域交易的人,往往得承受更大的壓力,然而,正確的交易點往往就在這個區域之上的那片晴空。
從近月觀察牛熊證街貨分佈圖觀察所得,牛證街貨的比例遠遠高於熊證數倍,即便現時看來,牛證街貨也比熊證的高於兩倍,19900左右到底是否止跌點,不宜樂觀。
內銀最近傳來數則鬧錢荒要聞,有些新聞更報導指銀行屢出吸金奇招,反而投行的演繹似乎相當冷靜樂觀,這樣的情況似曾相識,頗有08年金融海嘯前的感覺,看過新聞後立即聯絡長期於北京工作的友人,他說內地新聞網已出現這些報導,連中央都抑制不了的新聞,反映可信性很高。內銀股佔恆指比重不低,接近20%,加上銀行系統的健全直接影響企業的存活,高債率企業相信是這波跌勢的先行者,當中頗為人知的 #2689 玖龍紙業近月已由高位下跌了 40%,而很多企業最近亦公報了公司業績,幾乎都是倒退或轉蝕,似乎已暗示了一個非常不明朗的前景。
暫時不建議持有太多的股票或投資工具,保持一定的現金,交易的機會永無止境,無用急於一時,若然不是追求摸高撈底賺盡的人,長期來說在市場存活的機會已比很多交易者高,在正確的時點作出買賣決定是每個交易者必須細心研究的課題,縱然技術面已經出現超買格局,不代表會立即上漲,過去記錄曾出現好幾次低位超買橫行格局,在超買區域交易的人,往往得承受更大的壓力,然而,正確的交易點往往就在這個區域之上的那片晴空。
Tags:
#2689 玖龍紙業,
紀律,
趨勢,
雜談,
關鍵點
2013/01/16
價量交易記錄 - #3323 中國建材(完)
1月8日 #3323 中國建材出現一日反轉,惟筆者私事繁忙,直到今早以$11.80沽出。
總結此記錄的一些數據:
記錄期:2012年1月1日 至 2013年1月14日,共373天 (包括)
持貨天數:243天 (65%)
持現金天數:130天 (35%)
交易日:258天
出現價量互動天數:40天 (15%)
交易次數:11次
獲利次數:8次 (勝率 73%)
止蝕次數:3次
資金總投入:$57,000
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24,879.8 (+43.73%)
同期股票升幅:+29.63%
同期恆指升幅:+23.72%
現值:$81,879.8
交易次數:有11次交易,可能有人會感到頻繁,但是單純以#3323 中國建材日走勢的價量活動頻率來說,並無異常,上市接近7年,平均每年的交易次數為10.4次,如果想減少一點交易次數,可以考慮用週走勢,交易次數會下降為6次,而月走勢的交易次數更少,只有2次。
交易績效:礙於週走勢和月走勢還未結束,以日走勢最後沽出價$11.80結算,績效上日走勢、週走勢、月走勢分別為 58.13%、44.58%及25.44%,被「儲蓄」攤薄後,績效會變為43.73%、34.44%及24.61%。
如果不考慮「一日反轉」的沽出訊號,交易次數會降為9次,而交易績效會微降至42.41%。
這是最後一次更新 #3323 中國建材的交易記錄,希望對大家有一點參考性,有時間會談談這個記錄的一些經驗。
今年的價量交易記錄會由個股變為組合,當中細節還在思考當中。
總結此記錄的一些數據:
記錄期:2012年1月1日 至 2013年1月14日,共373天 (包括)
持貨天數:243天 (65%)
持現金天數:130天 (35%)
交易日:258天
出現價量互動天數:40天 (15%)
交易次數:11次
獲利次數:8次 (勝率 73%)
止蝕次數:3次
初始本金:$30,000
總儲蓄投入:$27,000資金總投入:$57,000
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24,879.8 (+43.73%)
同期股票升幅:+29.63%
同期恆指升幅:+23.72%
現值:$81,879.8
交易次數:有11次交易,可能有人會感到頻繁,但是單純以#3323 中國建材日走勢的價量活動頻率來說,並無異常,上市接近7年,平均每年的交易次數為10.4次,如果想減少一點交易次數,可以考慮用週走勢,交易次數會下降為6次,而月走勢的交易次數更少,只有2次。
交易績效:礙於週走勢和月走勢還未結束,以日走勢最後沽出價$11.80結算,績效上日走勢、週走勢、月走勢分別為 58.13%、44.58%及25.44%,被「儲蓄」攤薄後,績效會變為43.73%、34.44%及24.61%。
如果不考慮「一日反轉」的沽出訊號,交易次數會降為9次,而交易績效會微降至42.41%。
這是最後一次更新 #3323 中國建材的交易記錄,希望對大家有一點參考性,有時間會談談這個記錄的一些經驗。
今年的價量交易記錄會由個股變為組合,當中細節還在思考當中。
Tags:
#3323 中國建材,
一日反轉,
紀律,
最小抵抗點,
價量互動
2012/01/18
檢視價量,每一天的功課
今天,我想談談兩支股的價量交易。不過我先申明,交易法則是個人經驗與理解的總結,對於自己信心或績效較強的法則,不要輕易放棄,而對於別人談及的法則,可視為一個參考。
首先是#1698 博士蛙國際,此股於1月12日出現建議賣點@$2.04,原因是連續四天「每況愈上」的強勁成交後,股價沒有預期的表現。
事後孔明,這次的沽出的確造成一點潛在利潤的損失,不過我還是無悔執行了自己的交易法則,過去的經驗告訴我,若過早沽出該持有的股票,市場很快會提醒我再次進場,今天出現了價量互動的買點,就是這樣的訊號。
上車不難,然而安全性應視為股票作手首要的考慮,一個較可信及安心的買點對任何股票作手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會導致少賺一點,但更多的時候保障了投入的資本。
總括而言,兒童產品股類的趨勢暫時不變,繼續上揚,所以#1259 青蛙王子及#1086 好孩子國際的部位還算不賴。
然後想談的是#1114 華晨中國,據報導指,華晨中國主席吳小安、行政總裁祁玉民,及非執董雷曉陽於本月11至13日,以每股$9.055至$9.132元,共減持562.6萬股,消息拖累股價今天暴跌9%,並出現「一日反轉」。
基於什麼理由令華晨中國多位高層紛紛減持股份,除了當時人,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但從價量關係上,能否避開今天的暴跌?大家可參考以下最近一次的價量交易紀錄圖表。
自2011年9月,月走勢出現賣點後(月走勢的效益是較好),我已好幾個月沒有跟進#1114 華晨中國的價量,但我想說明,只要每天檢視一下持股的價量變動,單日暴跌的損失其實很大機會可以避免。
上圖顯示於去年12月21日,出現第一個價量買點,之後於1月10至12日期間, 即是華晨高層沽售的日子,價量再次表現相當活躍並出現加碼買點,當然…我們當時是不知道這個量是沽還是進,道理上這樣明顯的成交量應對股價具有正面的意義,但事實卻是相反,連續三天的最高價位都很接近,無法突破,但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股價跌至最新買點的止蝕位(對我而言這是個反轉關鍵點),只要加碼買點的部位不多於第一次買入的部位,這次價量交易只是輕微虧損。
另一實例,是#2319 蒙牛乳業,可參考舊文「不要妄想在下跌趨勢中賺錢」的圖表。
我想談論的是,股票作手在買入股票後,應每天檢視它們的價量活動,縱然工作比較繁忙,也要抽出時間檢視,只要買入的股票不太多,通常不會花上半小時,以華晨及蒙牛的例子,即使錯過了當天的沽出時機,翌日的交易時段也來得及出脫持股。檢視價量,是股票作手每一天的功課。
最近不少股票作手談論轉勢與否,短期而言,趨勢確是持續向上,而恆指的價量異動始於去年12月16日,跟現時較強股類的起點相約,雖然現時很多股票已回升不少,但我還沒有太在意牛熊之別,原於個別股票總有差異,持續檢視價量,順勢而為,獲利的機會自會大大提高。
首先是#1698 博士蛙國際,此股於1月12日出現建議賣點@$2.04,原因是連續四天「每況愈上」的強勁成交後,股價沒有預期的表現。
事後孔明,這次的沽出的確造成一點潛在利潤的損失,不過我還是無悔執行了自己的交易法則,過去的經驗告訴我,若過早沽出該持有的股票,市場很快會提醒我再次進場,今天出現了價量互動的買點,就是這樣的訊號。
上車不難,然而安全性應視為股票作手首要的考慮,一個較可信及安心的買點對任何股票作手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會導致少賺一點,但更多的時候保障了投入的資本。
總括而言,兒童產品股類的趨勢暫時不變,繼續上揚,所以#1259 青蛙王子及#1086 好孩子國際的部位還算不賴。
然後想談的是#1114 華晨中國,據報導指,華晨中國主席吳小安、行政總裁祁玉民,及非執董雷曉陽於本月11至13日,以每股$9.055至$9.132元,共減持562.6萬股,消息拖累股價今天暴跌9%,並出現「一日反轉」。
基於什麼理由令華晨中國多位高層紛紛減持股份,除了當時人,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但從價量關係上,能否避開今天的暴跌?大家可參考以下最近一次的價量交易紀錄圖表。
自2011年9月,月走勢出現賣點後(月走勢的效益是較好),我已好幾個月沒有跟進#1114 華晨中國的價量,但我想說明,只要每天檢視一下持股的價量變動,單日暴跌的損失其實很大機會可以避免。
上圖顯示於去年12月21日,出現第一個價量買點,之後於1月10至12日期間, 即是華晨高層沽售的日子,價量再次表現相當活躍並出現加碼買點,當然…我們當時是不知道這個量是沽還是進,道理上這樣明顯的成交量應對股價具有正面的意義,但事實卻是相反,連續三天的最高價位都很接近,無法突破,但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股價跌至最新買點的止蝕位(對我而言這是個反轉關鍵點),只要加碼買點的部位不多於第一次買入的部位,這次價量交易只是輕微虧損。
另一實例,是#2319 蒙牛乳業,可參考舊文「不要妄想在下跌趨勢中賺錢」的圖表。
我想談論的是,股票作手在買入股票後,應每天檢視它們的價量活動,縱然工作比較繁忙,也要抽出時間檢視,只要買入的股票不太多,通常不會花上半小時,以華晨及蒙牛的例子,即使錯過了當天的沽出時機,翌日的交易時段也來得及出脫持股。檢視價量,是股票作手每一天的功課。
最近不少股票作手談論轉勢與否,短期而言,趨勢確是持續向上,而恆指的價量異動始於去年12月16日,跟現時較強股類的起點相約,雖然現時很多股票已回升不少,但我還沒有太在意牛熊之別,原於個別股票總有差異,持續檢視價量,順勢而為,獲利的機會自會大大提高。
Tags:
#0000 恆生指數,
#1086 好孩子國際,
#1114 華晨中國,
#1259 青蛙王子,
#1698 博士蛙國際,
一日反轉,
反轉關鍵點,
紀律,
價量互動
2011/11/12
淺談紀律
大部份股票作手都會觀察指標,分析邏輯,研究技巧,假設預測,再而作出交易決定。
雖然觀察指標,分析邏輯,研究技巧及假設預測都可能是獲利的必要因素,但這些因素不夠具體,也不充分。
先說明一下,這裡不會使用「投資」、「投機」及「博奕」等詞彙及觀點,只會簡單用上「交易」一詞來談論操作上的原則,以免產生觀點上的差異。
要知道如何「觀察指標,分析邏輯,研究技巧」不難,坊間有很多書籍、網誌都有闡述,大部份資料都對於交易獲利有一定幫助,你或會從綜合這些資料而獲得一些交易上的準則,當中有一些準則被視為經典,甚至稱為鐵律,所謂鐵律多數是從百多年前股市誕生以來已存在的準則,你最好不要挑戰或否定這些準則,這可是百多年來千萬人不斷從成功及失敗的經驗中累積而成的總結,當中包含了我們都曾經歷過的深切體會,百多年來一直在運行的準則並不是憑個人十數年的交易經驗就可以輕易推翻,當你妄想改變市場,到最後被改變的往往只有自己。
至於「假設預測」,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市場本身就具有太多不確定性,只有全能的上帝才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我們只是凡人。可惜大部份人都花了最多的時間在「假設預測」的問題上,並相信世間存在著準確無誤的分析師。我現在的交易準則集中於市場的價量關係上,可說是一種事後孔明的做法,我盡量不會在市場沒有給予任何訊號下交易,基於人性,我有時也會因懷疑或恐懼而不跟隨這些訊號,我發現比市場落後一點,在市場確定我的準則可行時交易,才能獲得穩定的利潤。
成功交易的具體而充分的因素只有一個,就是嚴守紀律。
享譽國際的股票作手李佛摩,一生的成敗都繫於「紀律」兩個字,即使是企業、軍隊、國家,紀律都是其成功的關鍵。
比如國家,紀律相當於法律,法律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同時卻保障了我們的安全。「指標、分析、技巧」只是一種交易工具,就如經濟、衛生、治安程度等只是評估一個國家狀況的工具一樣,長期而言,一切良好的狀況都是確立於良好的法律基礎上。
「指標、分析、技巧」通常只有40%至60%之間的準確度,甚至更少,長期而言,沒有百分百準確的交易工具,重要的是從風險管理上利用這些工具做到「大賺小賠」的效果,要成功達到此效果最終依然是嚴守紀律。或者你可以檢視你過去的交易記錄,看看是否如此。
我發現交易訊號往往是跟市場的氣氛互相矛盾,就如今年10月6日出現明顯的買入訊號時,市場氣氛是一片死寂,再回看前幾個交易日的強勁跌勢,令大部份股票作手在徨惑之中錯失了這個機會。
只有你利用「指標、分析、技巧」,並嚴格跟隨每一次「大賺小賠」的訊號,你才不會錯過當中可能「大賺」的機會,若你因非100%準確度而懷疑你的工具,選擇性跟隨,即使給你90%準確的工具也沒有用。
市場不斷轉變,人性很難改變,紀律助你克服人性,也是成功交易具體而充分的理由。
雖然觀察指標,分析邏輯,研究技巧及假設預測都可能是獲利的必要因素,但這些因素不夠具體,也不充分。
先說明一下,這裡不會使用「投資」、「投機」及「博奕」等詞彙及觀點,只會簡單用上「交易」一詞來談論操作上的原則,以免產生觀點上的差異。
要知道如何「觀察指標,分析邏輯,研究技巧」不難,坊間有很多書籍、網誌都有闡述,大部份資料都對於交易獲利有一定幫助,你或會從綜合這些資料而獲得一些交易上的準則,當中有一些準則被視為經典,甚至稱為鐵律,所謂鐵律多數是從百多年前股市誕生以來已存在的準則,你最好不要挑戰或否定這些準則,這可是百多年來千萬人不斷從成功及失敗的經驗中累積而成的總結,當中包含了我們都曾經歷過的深切體會,百多年來一直在運行的準則並不是憑個人十數年的交易經驗就可以輕易推翻,當你妄想改變市場,到最後被改變的往往只有自己。
至於「假設預測」,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市場本身就具有太多不確定性,只有全能的上帝才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我們只是凡人。可惜大部份人都花了最多的時間在「假設預測」的問題上,並相信世間存在著準確無誤的分析師。我現在的交易準則集中於市場的價量關係上,可說是一種事後孔明的做法,我盡量不會在市場沒有給予任何訊號下交易,基於人性,我有時也會因懷疑或恐懼而不跟隨這些訊號,我發現比市場落後一點,在市場確定我的準則可行時交易,才能獲得穩定的利潤。
成功交易的具體而充分的因素只有一個,就是嚴守紀律。
享譽國際的股票作手李佛摩,一生的成敗都繫於「紀律」兩個字,即使是企業、軍隊、國家,紀律都是其成功的關鍵。
比如國家,紀律相當於法律,法律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同時卻保障了我們的安全。「指標、分析、技巧」只是一種交易工具,就如經濟、衛生、治安程度等只是評估一個國家狀況的工具一樣,長期而言,一切良好的狀況都是確立於良好的法律基礎上。
「指標、分析、技巧」通常只有40%至60%之間的準確度,甚至更少,長期而言,沒有百分百準確的交易工具,重要的是從風險管理上利用這些工具做到「大賺小賠」的效果,要成功達到此效果最終依然是嚴守紀律。或者你可以檢視你過去的交易記錄,看看是否如此。
我發現交易訊號往往是跟市場的氣氛互相矛盾,就如今年10月6日出現明顯的買入訊號時,市場氣氛是一片死寂,再回看前幾個交易日的強勁跌勢,令大部份股票作手在徨惑之中錯失了這個機會。
只有你利用「指標、分析、技巧」,並嚴格跟隨每一次「大賺小賠」的訊號,你才不會錯過當中可能「大賺」的機會,若你因非100%準確度而懷疑你的工具,選擇性跟隨,即使給你90%準確的工具也沒有用。
市場不斷轉變,人性很難改變,紀律助你克服人性,也是成功交易具體而充分的理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