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06/22

淺談慣性波動

慣性波動是從 Nicolas Darvas 書中的「箱形理論」所啟發出來的,因為還沒有透徹掌握其「箱形理論」的運作,因此我運用了 Jesse Livermore「最小抵抗線」來代替箱形的底部。

就如 Nicolas Darvas 所說,這種波動就如一個網球在天花版與地面之間不斷彈跳一樣,屬於物理學的重覆性運動,若有「外在力量」附加於網球上,它會彈得更高,或跌得更低。

市場有它的步伐,股票亦一樣,每支股票都有一個慣性的波動區域,該波動區域井然有序,為顯示其上升強度,它不會隨意穿越底部(即最小抵抗線),當股票處於「最小抵抗線」之上,無論它如何地波動,我都會視之為自然運動,不加理會,直至波動異常,跌穿最小抵抗線為止。

就以 #0751 創維數碼的週走勢價量交易記錄為例,解釋其「慣性波動」。


每當成交量異常上升,突破其均量線,繼而股價上升,就會出現價量點(或稱價量互動/ 關鍵點)。 價量互動非常重要,沒有量的上升多是假的,只有用真金白銀堆出來的價位才有進場的意義。價量點亦突顯了其走勢的慣性,通常價量點出現後,股價先會確認其最小抵抗點的強度,然後才一躍而上,就如 Nicolas Darvas 所說「當一個舞蹈家準備向空中跳躍時,他不是都先蹲下來嗎?」

通常第一次的跳躍都不會太強勁,因此箱底不要設定太深(請留意雙向箭咀),若跌幅太深,表示股價支撐太弱,就如圖中今年5月中的交易一樣,股價跌穿箱底,並無力回彈。

再次出現價量點之後,可以將箱底深度放大一點,原因是股價上升會吸引其他股票作手們的注意,短兵相接間會令其波動性提高。你可能會發現,若當週股價比上週低,下週若無法回升,通常走勢都會轉弱,或可以先行獲利觀望,但我習慣以箱底去作出場參考。

簡單來說,上升趨勢的波動會呈現某種跌序,故箱底之上的波動,就是其慣性波動,憑深度決定其箱底位置,配合箱頂得知其波動區域,若跌穿箱底,就是波動異常,應即時沽出。圖中四次交易,兩賺兩蝕,獲利約60%。

要注意的是,每支股票的慣性波動區域都不同,大家可以跟據圖表去觀察,或以統計數學模型算一算。

2012/06/21

淺談風險管理(六)

將「不確定性」轉變成「風險」的方法有很多,最廣為人知亦是最容易被股票作手忽視的,非「止蝕/ 賺」莫屬。

止蝕/ 賺之所以舉之甚難,是因為它本質上是否定任何分析方法的一種手段。

事實上,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都不能解釋為何 #1211 比亞迪 由8元上升至86元,再由86元下跌至10元,所謂 PE、PB、ROE、EPS、RSI、MACD、SMA等指標,只是倒序式推理的結果。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以過去某種微妙的規律,來作為推理股票價值或走勢的一種手法,簡單一點說,憑藉過去肆意預測將來。

近年股票作手虧損的兩個主要原因,是思想上的「以靜制動」與「主客謬誤」。

市場永遠是動態的,人們理解基本面資訊的步伐亦永遠趕不上市場的變化,就連上市公司本身都不能即時理解其業務上的轉變,何況是股票作手們。一個勢頭當中包含了很多元素,主要有經濟、政治、資金、供求、民生、氣候、地理等等,沒有人可以囊括每一種元素範疇,很多時侯,當業內人仕或股票作手還以為是勢頭調整時,市場已變成反轉行情了。

若果股票作手以「靜態的資訊」面對「動態的市場」,跟閉門造車沒有兩樣,最後你會發現市場總是跟你的資訊背馳。

技術分析比基本分析或許會更貼近市場,然而利用技術分析大幅獲利的人並不多,股票交易的零和性是一種博奕,若要將大多數人(包括所謂專家)的錢轉移到少數人身上,智取的人會利用或制定某種微妙的規律,去令其他人初嚐甜頭,然後吃盡苦頭。大家常提及的黃金比率、RSI、MACD、保力加通道、波浪理論、支持位,往往都是數字遊戲,雖有一點命中率,但更多的不確定性在裡頭,例如大家都經歷過的支持位,原來是多麼不堪一擊。

而基本分析比技術分析更令人神往的原因,是「盲點性」,每個人都有其盲點,而將其不為知的部份變成一份說得頭頭是道出神入化的論說,的確令人鼓舞,暗嘆「又學到野喇」,但客觀地看,這些論說的命中率都不高,甚至與市場背馳,到頭來錢沒賺到,只剩下論說背後我們讚嘆的探索精神。很多人不明白,大部份人或機構所認同的論說,並不為市場所認同。

大家必須明白,是市場肯定了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而非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肯定了市場,市場永遠是主場,別將主客調亂。

說了這麼多,並非否定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事實上我也會利用這些方法作為交易參考,我想說明的是,當大部份人利用這些指標作預測股票走勢,往往會變得主觀,抽離不能,當你計算到 #1211 比亞迪 的合理值是100元時,即使它由86元跌至$50元,你也不容易放手;當它由28元跌到至25元時,你用技術指標分析它的支持位是25元,可惜跌穿25元後短短兩天已跌至20元,令你沒有及時獲利。

市場與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並沒有所謂因果關係,市場有自己的步伐,而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背後都是千瘡百孔,難以涵蓋市場所有的不確定性,當中的分析理論極其量只是令我們更了解市場的步伐,從而制定某種交易法則,當法則失效時,拋掉你的分析理論,執行止蝕/ 賺吧。

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當你限制虧損幅度,不確定性就會變成風險,你的虧損幅度越少,你能捲土重來的機會會越高,對於一般人來說,虧損25%已是風險極限,虧損25%的風險彌補是33.33%,表面上是蝕了1/4但要賺回1/3才能擺平,補充一點,典型飈升股亦要兩至三月才能站穩此升幅,要賺回此率並不容易,時間亦是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簡單做了一個虧損與風險比率表格作參考。

虧損幅度
風險比率
-5.00% 5.26%
-10.00% 11.11%
-15.00% 17.65%
-20.00% 25.00%
-25.00% 33.33%
-30.00% 42.86%
-35.00% 53.85%
-40.00% 66.67%
-45.00% 81.82%
-50.00% 100.00%
-55.00% 122.22%
-60.00% 150.00%
-65.00% 185.71%
-70.00% 233.33%
-75.00% 300.00%
-80.00% 400.00%
-85.00% 566.67%
-90.00% 900.00%
-95.00% 1900.00%

2012/06/11

淺談風險管理(五)

在繼續此議題前,讓我加一段小插曲。

假如,有一份選擇題試卷,有兩位考生,其中一位是經常不合格的學生A,另一位是你。考試場地只有一張小圓桌,而你可以看到考生A的作答,你會否認為,將學生A的選擇刪除會增加自己合格的可能性?

最近於CL兄的系統討論區,發現一個新詞彙「LA - LAMP ANALYSIS」,即所謂「明燈效應」,意思大概是市場有部份分析者(主要是專欄作家及BLOGGER),其建議及預測被評為經常出錯,只要跟隨其建議的相反方向去做交易(簡單來說他買入你就賣出,相反亦然),就會有所獲利。

雖然這種方式有其趣味性,嘲諷別人的感覺可能真的很爽,但我認為這種方式並不可靠。Jesse Livermore 有提及過不要相信「明牌」, 但將明牌反轉對待又是否一個好的交易法則?我認為市場的不確定性太多,亦沒有非黑即白的操盤法則,單單依靠一小撮人的意見作為買賣參考,賠本的機會依然很大,依然會將你的交易暴露於「不確定性」當中。

歷史上,跟隨失敗者相反方向交易而又成功的人幾乎沒有,雖然他向西走你向東走,跟失敗者唱反調或許讓猶無定向的你安心一點,然而方向不止兩個,至少還有南北兩個,但正確的方向只有一個。

加上所謂失敗者也有成功的時候,一個壞了的鐘每天都會準兩次,若然壞了的時針停於十二時正,你總不能說六時半(相反)就是正確的時間吧,這並不合乎邏輯。

相反跟隨勝利者的贏面永遠比失敗者為高,可惜勝利者往往都是深藏不露,可遇不可求,因此鍛鍊自己的操盤技巧,從邏輯中找到交易對象的價值,才是長期戰勝市場這份複雜的選擇題試卷的較佳方法。

下文再續。

2012/06/05

價量交易記錄 - #3323 中國建材(八)與雜談

昨日#3323 中國建材正式跌穿最小抵抗點,沽出,是次獲利基本上只有股息部份(實質有點虧損),或1.58%。


新工作開始後,已很久沒有時間寫網誌。忙裡偷閒,簡談一下最近的一些看法。

若有留意恆指的月走勢,應該不難發現,從去年六月出現沽出訊號至今,價量異動的買入訊號至今尚未出現,過去十年恆指的沽出訊號與買入訊號之間最長相距十七個月,由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而現在只是剛好十二個月,以現時世界的經濟形勢,或許還要多等一段時間。

當然,恆指走勢不能代表所有股票的走勢,即使現時兵荒馬亂,個別股票的走勢依然很亮麗,例如 #3335 DBA電訊 / #0874 廣州藥業,而 Nicolas Darvas 與 Jesse Livermore 的交易法則在這種市況亦很管用。

很多人說成交量很低,其實不然,只是大家太習慣用絕對指標去測量大市的活躍度,就如一個40歲跑手的步速相對其20歲時的確慢了,但並不代表他步速很慢,每個階段的市況都有不同的活躍度與步伐。

現時市場的交易氣氛已不能跟過往十年作絕對比較,而主流的交易習慣亦有一點改變,例如交易系統,近十年科技進步神速,很多投資公司都用上程式交易(傳聞高盛有一部超級電腦),可以提供準確點數上落的交易方式,能每秒鐘不斷拋出不同的交易指令,賺取微薄價差之餘,並「造成」巨大的成交量,令市場氣氛高漲,然而當市況有什麼差池,這些電腦會同時拋出賣單,大市因而剎那間大跌超過5%。

以現時市況來說,既然交易程式(完全理性交易) 的活躍度與步伐慢下來,成交量的調整亦是理所當然,維持於近五年平均成交水平只屬正常現象。

上週四成交顯著提升,指數先跌後升,股票作手紛紛視為突破,並對後市樂觀正面,但不到兩天,很多人已轉說是假突破。

到底上週四算是突破嗎?我不認為,量升而指數不升,跟「突破」二字已經拉不上了,很多股票作手只看價不看量(反之亦然),就立下後市定論,理由既不充分,不確定性亦很高(已經不能算是風險)。

就如大部份股票作手單靠技術面或基本面,就決定買入一支股票一樣,歷史上著名的交易高手都是「基本技術派」,即如股神巴菲特,他的成功交易都是基本技術齊施的。

不要依據股價跌了很多,或成交量高了很多,就做交易決定,成功的股票作手之所以能夠於相對低位買入,是因為該股當時的不確定性處於極低水平,所引申出來的風險相對較少,而價量亦反映了該水平而形成一個總結。因此,現時股票到底便宜與否,還未到一個確立時機,月走勢(長期趨勢)的價量已經簡接反映了這一點。

2012/06/04

價量交易記錄 - #3323 中國建材(七)

更新最小抵抗點參考至 $9.19,星期五曾短暫跌穿,但迅即回彈,這是最小抵抗點的買賣指標,跌穿不彈代表調整異常,股價很大機會轉弱。現價非常接近最小抵抗點,通常是小注加碼的機會,若買入後正式跌穿,損失也比於價量買點買入為少。

5月25日除淨,加入股息收入(每股派息約 $0.26港元),並加入每月儲蓄 $3,000。若於最小抵抗點沽出,是次交易獲利約5%(連股息),於近期市況已算不過不失。

近日有大型投資者增持行動,先是德意志銀行斥3357萬增持中國建材至 9.09%,然後挪威銀行亦斥9948萬增持中國建材至 5.25% 這個權益披露水平;另一方面,高盛指水泥仍是最好的界別分組,估值大幅低於週期平均值。 將海螺及中國建材納入「買入」名單。

上述消息聽起來是利好,然而我並不以此作為買入/持有的充分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