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及,我現時採用的交易法則,並非完全發展自股票相關的書籍,有很大部份是我從非交易類書籍或人生經驗中取得。
其中一項從自然界中的領悟是「特質」,如果週日沒有什麼事要外出,我通常都會在家中觀看有關動植物的電視節目。從兒時開始,我一直很喜歡這類電視節目,節目裡所闡述的各種生態循環,包含了很多生存哲理,與我們生活中經常面對的問題息息相關。
我發現,自然生態當中有些與交易的常態也很相似,比如:
1. 獅子狩獵時會集體行動,牠們常用的方式是幾頭獅子先在有利的地方埋伏,另一頭獅子則公然追趕獵物,目的是把獵物驅趕往埋伏好的獅子附近。強如獅子在這麼精密的佈署下,狩獵成功率仍然只得 25% 左右。因此獅子喜歡在晚間狩獵,這樣可以提高成功率。獅子狩獵的失敗率,可能跟一般股票作手交易的失敗率差不多,買入四支股票只有一支升幅比較好是市場常態,因此策略因素在交易中顯得非常重要 (獅子利用了時間因素 - 晚間),也是礙定交易法則必須考慮的事情;
2. 有一種有毒的蜥蝪,一年只會出來覓食兩至三次,跟某些股票作手的交易量一樣,必要時才出手;
3. 殺人鯨覓食時會在平靜的海面上牽起大浪,以震盪浮冰,迫令浮冰上的海豹下水並將其獵殺,這種覓食方式與股市裡的「震倉」非常相似;
4. 冬季前是鮭魚上游生產的時期,亦是灰熊需要大量進食準備渡嚴冬的時期,交易如此,Timing很重要。
事實上,每種動物都能以某種特質或慣性生存下去,沒有所謂的固定法則,股票作手亦一樣,只有透過了解自己的特質,才能尋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長線獲利之道。
如果一頭獅子運用蜥蝪的覓食慣性及殺人鯨覓食方法,到底能生存多久?可能連兩星期都捱不過去,獅子的生存法則並不等於蜥蝪或殺人鯨的生存法則,因此我不鼓勵隨便引用一些股票書籍或作手們的法則,比如 Jesse Livermore 的10%止蝕法則, William O’Neil 的圖表形態、Nicolas Darvas 的箱形理論等,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成追求「標準答案」的一群,這無疑會令人停止思考,失去解決問題的動力,其實「標準答案」與「解決方法」往往是兩個層面的東西。
例如 當有人問你如何止蝕,你引用Jesse Livermore 的10%止蝕法則,與此同時你可能沒有想到:
1. 為何不是5%或15%?
2. 如何運用?
我有因引用前公司的處理手法而被上司當頭棒喝的工作經歷,也曾經在Google尋找工作資料敷衍了事而被同事質問,在我涉獵股市之後,更清楚明白到當時上司及同事的意義,如果不能理解 Jesse Livermore 的10%止蝕法則這個「標準答案」背後的意義,你就無法判斷這個法則能否幫你解決之後的交易問題,你很可能會在「標準答案」的框架中跌跌碰碰,甚至乎你跟本分辦不到自己是「獅子還是蜥蝪」。
大部份的股票作手之所以時常迷惑,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自己的特質,並配合適合自己的交易法則及策略。
下回再續。
標籤
- #0000 上證綜合指數 (1)
- #0000 恆生指數 (11)
- #0027 銀河娛樂 (2)
- #0038 第一拖拉機 (5)
- #0052 大快活 (1)
- #0130 慕詩國際 (1)
- #0179 德昌電機 (1)
- #0189 東岳集團 (3)
- #0342 新海能源 (1)
- #0371 北控水務 (1)
- #0573 稻香 (1)
- #0579 京能清潔能源 (3)
- #0590 六福集團 (2)
- #0623 中視金橋 (2)
- #0669 創科實業 (3)
-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
- #0750 興業太陽能 (3)
- #0751 創維數碼 (1)
-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資源 (2)
- #0800 A8電媒音樂 (1)
- #0822 嘉瑞國際 (1)
- #0839 天大油管 (1)
- #0874 廣州藥業 (4)
- #0906 中糧包裝 (2)
- #0950 李氏大藥廠 (1)
- #0984 永旺 (1)
- #1007 大慶乳業 (1)
- #1023 時代集團 (1)
- #1044 恆安國際 (2)
- #1068 雨潤食品 (1)
- #1080 勝利管道 (4)
- #1086 好孩子國際 (6)
- #1088 中國神華 (1)
- #1112 合生元國際 (5)
- #1114 華晨中國 (2)
- #1117 現代牧業 (1)
- #1171 兗洲煤業 (1)
- #1177 中國生物製藥 (2)
- #1198 皇朝傢俬 (1)
- #1230 雅士利國際 (1)
- #1234 中國利郎 (1)
- #1259 青蛙王子 (7)
- #1688 阿里巴巴 (1)
- #1698 博士蛙國際 (5)
- #1717 澳優乳業 (1)
- #1766 中國南車 (2)
- #1898 中煤能源 (1)
- #1913 普拉達 (1)
- #1938 珠江油管 (5)
- #1997 峻凌國際 (1)
- #1999 敏華控股 (1)
- #2018 瑞聲科技 (1)
- #2198 中國三江化工 (2)
- #2313 申洲國際 (3)
- #2319 蒙牛乳業 (2)
- #2369 中國無線 (5)
- #2398 友佳國際 (6)
- #2618 TCL通訊 (1)
- #2628 中國人壽 (2)
- #2689 玖龍紙業 (4)
- #2877 神威藥業 (1)
-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1)
- #3323 中國建材 (23)
- #3331 維達國際 (2)
- #3339 中國龍工 (1)
- #3777 中國光纖 (1)
- #3800 保利協鑫能源 (3)
- #3888 金山軟件 (1)
- 一日反轉 (18)
- 九把刀 (1)
- 反轉關鍵點 (5)
- 止蝕 (3)
- 牛熊證 (3)
- 交易法則 (25)
- 交易隨想 (2)
- 存活者偏誤 (1)
- 姊妹股 (5)
- 物理妒嫉 (6)
- 長線交易 (7)
- 紀律 (5)
- 風險管理 (7)
- 純粹分享 (1)
- 純粹記錄 (37)
- 強積金 (2)
- 淺談 (25)
- 最小抵抗點 (26)
- 博弈論 (3)
- 對策論 (4)
- 慣性波動 (3)
- 價量互動 (35)
- 價量交易記錄 (16)
- 價量交易記錄2013 (12)
- 箱形理論 (2)
- 儲蓄 (4)
- 賽局理論 (1)
- 趨勢 (9)
- 雜談 (9)
- 關鍵點 (5)
- Andrew Lo (4)
- FAST RETAILING (1)
- Jesse Livermore (14)
- Nicolas Darvas (8)
- Physics Envy (5)
- UNIQLO (1)
- William O’Neil (8)
2013/11/04
2013/07/19
價量交易記錄2013(十二)
全數沽出 #0579 京能清潔能源 @ $2.92,#2198 中國三江化工 @ $3.87。
Tags:
#0579 京能清潔能源,
#2198 中國三江化工,
止蝕,
價量交易記錄2013
2012/06/21
淺談風險管理(六)
將「不確定性」轉變成「風險」的方法有很多,最廣為人知亦是最容易被股票作手忽視的,非「止蝕/ 賺」莫屬。
止蝕/ 賺之所以舉之甚難,是因為它本質上是否定任何分析方法的一種手段。
事實上,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都不能解釋為何 #1211 比亞迪 由8元上升至86元,再由86元下跌至10元,所謂 PE、PB、ROE、EPS、RSI、MACD、SMA等指標,只是倒序式推理的結果。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以過去某種微妙的規律,來作為推理股票價值或走勢的一種手法,簡單一點說,憑藉過去肆意預測將來。
近年股票作手虧損的兩個主要原因,是思想上的「以靜制動」與「主客謬誤」。
市場永遠是動態的,人們理解基本面資訊的步伐亦永遠趕不上市場的變化,就連上市公司本身都不能即時理解其業務上的轉變,何況是股票作手們。一個勢頭當中包含了很多元素,主要有經濟、政治、資金、供求、民生、氣候、地理等等,沒有人可以囊括每一種元素範疇,很多時侯,當業內人仕或股票作手還以為是勢頭調整時,市場已變成反轉行情了。
若果股票作手以「靜態的資訊」面對「動態的市場」,跟閉門造車沒有兩樣,最後你會發現市場總是跟你的資訊背馳。
技術分析比基本分析或許會更貼近市場,然而利用技術分析大幅獲利的人並不多,股票交易的零和性是一種博奕,若要將大多數人(包括所謂專家)的錢轉移到少數人身上,智取的人會利用或制定某種微妙的規律,去令其他人初嚐甜頭,然後吃盡苦頭。大家常提及的黃金比率、RSI、MACD、保力加通道、波浪理論、支持位,往往都是數字遊戲,雖有一點命中率,但更多的不確定性在裡頭,例如大家都經歷過的支持位,原來是多麼不堪一擊。
而基本分析比技術分析更令人神往的原因,是「盲點性」,每個人都有其盲點,而將其不為知的部份變成一份說得頭頭是道出神入化的論說,的確令人鼓舞,暗嘆「又學到野喇」,但客觀地看,這些論說的命中率都不高,甚至與市場背馳,到頭來錢沒賺到,只剩下論說背後我們讚嘆的探索精神。很多人不明白,大部份人或機構所認同的論說,並不為市場所認同。
大家必須明白,是市場肯定了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而非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肯定了市場,市場永遠是主場,別將主客調亂。
說了這麼多,並非否定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事實上我也會利用這些方法作為交易參考,我想說明的是,當大部份人利用這些指標作預測股票走勢,往往會變得主觀,抽離不能,當你計算到 #1211 比亞迪 的合理值是100元時,即使它由86元跌至$50元,你也不容易放手;當它由28元跌到至25元時,你用技術指標分析它的支持位是25元,可惜跌穿25元後短短兩天已跌至20元,令你沒有及時獲利。
市場與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並沒有所謂因果關係,市場有自己的步伐,而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背後都是千瘡百孔,難以涵蓋市場所有的不確定性,當中的分析理論極其量只是令我們更了解市場的步伐,從而制定某種交易法則,當法則失效時,拋掉你的分析理論,執行止蝕/ 賺吧。
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當你限制虧損幅度,不確定性就會變成風險,你的虧損幅度越少,你能捲土重來的機會會越高,對於一般人來說,虧損25%已是風險極限,虧損25%的風險彌補是33.33%,表面上是蝕了1/4但要賺回1/3才能擺平,補充一點,典型飈升股亦要兩至三月才能站穩此升幅,要賺回此率並不容易,時間亦是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簡單做了一個虧損與風險比率表格作參考。
事實上,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都不能解釋為何 #1211 比亞迪 由8元上升至86元,再由86元下跌至10元,所謂 PE、PB、ROE、EPS、RSI、MACD、SMA等指標,只是倒序式推理的結果。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以過去某種微妙的規律,來作為推理股票價值或走勢的一種手法,簡單一點說,憑藉過去肆意預測將來。
近年股票作手虧損的兩個主要原因,是思想上的「以靜制動」與「主客謬誤」。
市場永遠是動態的,人們理解基本面資訊的步伐亦永遠趕不上市場的變化,就連上市公司本身都不能即時理解其業務上的轉變,何況是股票作手們。一個勢頭當中包含了很多元素,主要有經濟、政治、資金、供求、民生、氣候、地理等等,沒有人可以囊括每一種元素範疇,很多時侯,當業內人仕或股票作手還以為是勢頭調整時,市場已變成反轉行情了。
若果股票作手以「靜態的資訊」面對「動態的市場」,跟閉門造車沒有兩樣,最後你會發現市場總是跟你的資訊背馳。
技術分析比基本分析或許會更貼近市場,然而利用技術分析大幅獲利的人並不多,股票交易的零和性是一種博奕,若要將大多數人(包括所謂專家)的錢轉移到少數人身上,智取的人會利用或制定某種微妙的規律,去令其他人初嚐甜頭,然後吃盡苦頭。大家常提及的黃金比率、RSI、MACD、保力加通道、波浪理論、支持位,往往都是數字遊戲,雖有一點命中率,但更多的不確定性在裡頭,例如大家都經歷過的支持位,原來是多麼不堪一擊。
而基本分析比技術分析更令人神往的原因,是「盲點性」,每個人都有其盲點,而將其不為知的部份變成一份說得頭頭是道出神入化的論說,的確令人鼓舞,暗嘆「又學到野喇」,但客觀地看,這些論說的命中率都不高,甚至與市場背馳,到頭來錢沒賺到,只剩下論說背後我們讚嘆的探索精神。很多人不明白,大部份人或機構所認同的論說,並不為市場所認同。
大家必須明白,是市場肯定了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而非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肯定了市場,市場永遠是主場,別將主客調亂。
說了這麼多,並非否定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事實上我也會利用這些方法作為交易參考,我想說明的是,當大部份人利用這些指標作預測股票走勢,往往會變得主觀,抽離不能,當你計算到 #1211 比亞迪 的合理值是100元時,即使它由86元跌至$50元,你也不容易放手;當它由28元跌到至25元時,你用技術指標分析它的支持位是25元,可惜跌穿25元後短短兩天已跌至20元,令你沒有及時獲利。
市場與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並沒有所謂因果關係,市場有自己的步伐,而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背後都是千瘡百孔,難以涵蓋市場所有的不確定性,當中的分析理論極其量只是令我們更了解市場的步伐,從而制定某種交易法則,當法則失效時,拋掉你的分析理論,執行止蝕/ 賺吧。
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當你限制虧損幅度,不確定性就會變成風險,你的虧損幅度越少,你能捲土重來的機會會越高,對於一般人來說,虧損25%已是風險極限,虧損25%的風險彌補是33.33%,表面上是蝕了1/4但要賺回1/3才能擺平,補充一點,典型飈升股亦要兩至三月才能站穩此升幅,要賺回此率並不容易,時間亦是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簡單做了一個虧損與風險比率表格作參考。
虧損幅度
|
風險比率
|
-5.00% | 5.26% |
-10.00% | 11.11% |
-15.00% | 17.65% |
-20.00% | 25.00% |
-25.00% | 33.33% |
-30.00% | 42.86% |
-35.00% | 53.85% |
-40.00% | 66.67% |
-45.00% | 81.82% |
-50.00% | 100.00% |
-55.00% | 122.22% |
-60.00% | 150.00% |
-65.00% | 185.71% |
-70.00% | 233.33% |
-75.00% | 300.00% |
-80.00% | 400.00% |
-85.00% | 566.67% |
-90.00% | 900.00% |
-95.00% | 1900.00%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