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初結束了6月尾展開的反彈走勢後,沒想到其後會出現兩波小型的突破行情,但行情歸行情,優於大市的股票始終還是不多。
可簡單看看自2月4日高位至今,恆指部份成份股的表現:
#0000 恆指:(-4.25%)
#0013 和黃:+6.36%
#0016 新鴻基:(-18.14%)
#0027 銀河:+44.95%
#0688 中海外:(-1.28%)
#0700 騰訊:+44.97%
#0857 中石油:(-20.98%)
#0939 建行:(-10.16%)
#1044 恆安:+10.98%
#1088 神華:(-21.14%)
可看到即使恆指已收復部份失地,除了 #0027 銀河娛樂 及 #0700 騰訊大幅跑嬴外,大部份股票仍然傷痕累累。
要把勝算提高,並跑嬴大市,相信集中「優於大市的股票」是較穩健的第一步,例如今年投入 #3888 金山軟件、#2333 長城汽車等趨勢明顯的股票作主力。包括我,很多股票作手喜歡尋找「轉勢股」,因為趨勢逆轉的回報通常都很可觀,成功撈底也令股票作手得到非筆墨可形容的快感…但是,很少人會意識到成功轉勢的機會往往不高,趨勢並未如我們心中方向前進,反而阻力重重,除非基本因素提早外傳,否則趨勢逆轉一般都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股票作手一般沒有耐性去觀察整個過程,並尋找正確的買點。在短期而言,買入「疑似轉勢股」或能提高獲利,將走勢拉長至半年至一年,回報卻未必如此可觀。
因此,在建立部位時,將其過去三個月至一年的走勢與恆指比較一下,檢視其不同時期的趨勢變化,中長期而言相信會將你的勝算提高不少。
市況每一天都在變化,中國沒想像中的熊,歐美也沒想像中的牛,有些同事在七八月投資美股白忙了一場,有些更在港股開了淡倉帶來虧損,他們希望我提一點意見,基本上我是不太清楚他們的交易狀況,所以我只好重提老話,集中你熟悉的市場/ 股票,改善交易的法則,盡量客觀一點平常心看事情,每個市場都有其週期,不要太在意一時的趨勢,集中一個市場並不見得很輸蝕,集中有集中的好處,分散亦然,但如果投入美市會影響你的工作表現,可免則免了,如果投入股票市場會影響你的生活或情緒,應暫時放下專心工作,交易的機會千百年來不斷出現,但你的人生只有數十年,不值得讓股市控制了你的人生,把對股市投入的熱情用於工作或家庭,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七月份 #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被證監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將公司清盤,有同事因買入而受到心/生理的影響,此事件令我有些體會,遲些分享一下。
標籤
- #0000 上證綜合指數 (1)
- #0000 恆生指數 (11)
- #0027 銀河娛樂 (2)
- #0038 第一拖拉機 (5)
- #0052 大快活 (1)
- #0130 慕詩國際 (1)
- #0179 德昌電機 (1)
- #0189 東岳集團 (3)
- #0342 新海能源 (1)
- #0371 北控水務 (1)
- #0573 稻香 (1)
- #0579 京能清潔能源 (3)
- #0590 六福集團 (2)
- #0623 中視金橋 (2)
- #0669 創科實業 (3)
- #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 (2)
- #0750 興業太陽能 (3)
- #0751 創維數碼 (1)
-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資源 (2)
- #0800 A8電媒音樂 (1)
- #0822 嘉瑞國際 (1)
- #0839 天大油管 (1)
- #0874 廣州藥業 (4)
- #0906 中糧包裝 (2)
- #0950 李氏大藥廠 (1)
- #0984 永旺 (1)
- #1007 大慶乳業 (1)
- #1023 時代集團 (1)
- #1044 恆安國際 (2)
- #1068 雨潤食品 (1)
- #1080 勝利管道 (4)
- #1086 好孩子國際 (6)
- #1088 中國神華 (1)
- #1112 合生元國際 (5)
- #1114 華晨中國 (2)
- #1117 現代牧業 (1)
- #1171 兗洲煤業 (1)
- #1177 中國生物製藥 (2)
- #1198 皇朝傢俬 (1)
- #1230 雅士利國際 (1)
- #1234 中國利郎 (1)
- #1259 青蛙王子 (7)
- #1688 阿里巴巴 (1)
- #1698 博士蛙國際 (5)
- #1717 澳優乳業 (1)
- #1766 中國南車 (2)
- #1898 中煤能源 (1)
- #1913 普拉達 (1)
- #1938 珠江油管 (5)
- #1997 峻凌國際 (1)
- #1999 敏華控股 (1)
- #2018 瑞聲科技 (1)
- #2198 中國三江化工 (2)
- #2313 申洲國際 (3)
- #2319 蒙牛乳業 (2)
- #2369 中國無線 (5)
- #2398 友佳國際 (6)
- #2618 TCL通訊 (1)
- #2628 中國人壽 (2)
- #2689 玖龍紙業 (4)
- #2877 神威藥業 (1)
-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1)
- #3323 中國建材 (23)
- #3331 維達國際 (2)
- #3339 中國龍工 (1)
- #3777 中國光纖 (1)
- #3800 保利協鑫能源 (3)
- #3888 金山軟件 (1)
- 一日反轉 (18)
- 九把刀 (1)
- 反轉關鍵點 (5)
- 止蝕 (3)
- 牛熊證 (3)
- 交易法則 (25)
- 交易隨想 (2)
- 存活者偏誤 (1)
- 姊妹股 (5)
- 物理妒嫉 (6)
- 長線交易 (7)
- 紀律 (5)
- 風險管理 (7)
- 純粹分享 (1)
- 純粹記錄 (37)
- 強積金 (2)
- 淺談 (25)
- 最小抵抗點 (26)
- 博弈論 (3)
- 對策論 (4)
- 慣性波動 (3)
- 價量互動 (35)
- 價量交易記錄 (16)
- 價量交易記錄2013 (12)
- 箱形理論 (2)
- 儲蓄 (4)
- 賽局理論 (1)
- 趨勢 (9)
- 雜談 (9)
- 關鍵點 (5)
- Andrew Lo (4)
- FAST RETAILING (1)
- Jesse Livermore (14)
- Nicolas Darvas (8)
- Physics Envy (5)
- UNIQLO (1)
- William O’Neil (8)
2013/09/09
2013/07/19
在那個市場都一樣
最近有些朋友就某些報導或文章,看淡中港股市欲轉投美股,問我有什麼看法。
我表示不反對投資美股,但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若果你沒辦法在港股中獲利,最終會否在美股市場中得到同一樣的結果?
情況就如一個人在港無法就業或一展所長,是否就能在另一個地方隨心所欲?
就我觀察所得,大部份股票作手失意港股的主要原因並非交易技巧不足,亦非市場訊息貧缺或驟然波動,事實上港股的趨勢大部份時間是十分明確,即使處於下跌趨勢,還是有很多機會做空或停損/利離場,甚至乎是加碼或換馬機會。
包括我,大部份股票作手作出錯誤的交易決定主要是源於對前景或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及無力感。
這種無力感會驅使我們在不當的時點買入及賣出,而恐懼會令我們執著於一些可能毫無意義的東西,「自我確定」那些不確定性,比如將中國現時鬧錢荒等於經濟2013硬著陸,將新興市場資金回流美國等於2014大牛三,這無疑把前景過份肯定,阻礙自己對市場變化的觸覺。事實上這種由對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令不少香港人錯過了買樓的機會。
牛熊更替不斷,如果在港股交易不順,而立心想到美股一展拳腳的人,似乎是將問題歸咎於外在環境,這樣很容易在美股市場犯下相同的錯誤,很多股票作手都是重視表象因素而忽略內在因素,當中包括對市場訊息過份敏感,對股神過份祟拜,對交易書籍的方法過份堅信等等,對於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我不認為大部份股票作手是一竅不通,但對於其原理上的解讀似乎還未相當結實,就比如對於一位電子技工要複製一台智能手機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開發一台智能手機欲舉步艱難,因為他並不理解當中的軟硬件配置原理。
因此,不理解原理或原理上的錯誤解讀往往成為股票作手的致命傷,比如在拳擊檑台上,每位拳手都是修習同一樣的拳法及大同小異的技巧,但要勝出關鍵往往都是在策略上,每一位長勝將軍都有一套貫徹始終,外內聯動的技擊哲學,如果單純以為學會截拳道的人就等於能跟李小龍打成平手?似乎是很天真很傻。
很少股票作手會從內在因素考量使用技巧的原則,及對交易策略作出檢討,比如每次 RSI 跌至 30 都去搏的話,觸礁的機會依然很高,並非這個技巧沒有用,即使有60%機會能賺錢,你依然會因為40%的失敗率而產生恐懼及無力感,應入市(出場)時放棄入市(出場)及入市(出場)後依然感覺不安,因為你沒有考慮到面對連續虧損的可能性及心理狀況,你更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要冒這個40%的險。高勝率沒錯是有點幫助,但若不能與你的心理同步,實戰時績效可能比勝率只有30%的股票作手還要低。
簡單來說,信念不足,缺乏交易策略,所謂技巧也會隨之而崩潰,股票作手必須考量最乎合自己的交易法則,而非市場。
我不反對投資美股,但對我來說,有了進退策略,在那個市場都一樣。
我表示不反對投資美股,但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若果你沒辦法在港股中獲利,最終會否在美股市場中得到同一樣的結果?
情況就如一個人在港無法就業或一展所長,是否就能在另一個地方隨心所欲?
就我觀察所得,大部份股票作手失意港股的主要原因並非交易技巧不足,亦非市場訊息貧缺或驟然波動,事實上港股的趨勢大部份時間是十分明確,即使處於下跌趨勢,還是有很多機會做空或停損/利離場,甚至乎是加碼或換馬機會。
包括我,大部份股票作手作出錯誤的交易決定主要是源於對前景或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及無力感。
這種無力感會驅使我們在不當的時點買入及賣出,而恐懼會令我們執著於一些可能毫無意義的東西,「自我確定」那些不確定性,比如將中國現時鬧錢荒等於經濟2013硬著陸,將新興市場資金回流美國等於2014大牛三,這無疑把前景過份肯定,阻礙自己對市場變化的觸覺。事實上這種由對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令不少香港人錯過了買樓的機會。
牛熊更替不斷,如果在港股交易不順,而立心想到美股一展拳腳的人,似乎是將問題歸咎於外在環境,這樣很容易在美股市場犯下相同的錯誤,很多股票作手都是重視表象因素而忽略內在因素,當中包括對市場訊息過份敏感,對股神過份祟拜,對交易書籍的方法過份堅信等等,對於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我不認為大部份股票作手是一竅不通,但對於其原理上的解讀似乎還未相當結實,就比如對於一位電子技工要複製一台智能手機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開發一台智能手機欲舉步艱難,因為他並不理解當中的軟硬件配置原理。
因此,不理解原理或原理上的錯誤解讀往往成為股票作手的致命傷,比如在拳擊檑台上,每位拳手都是修習同一樣的拳法及大同小異的技巧,但要勝出關鍵往往都是在策略上,每一位長勝將軍都有一套貫徹始終,外內聯動的技擊哲學,如果單純以為學會截拳道的人就等於能跟李小龍打成平手?似乎是很天真很傻。
很少股票作手會從內在因素考量使用技巧的原則,及對交易策略作出檢討,比如每次 RSI 跌至 30 都去搏的話,觸礁的機會依然很高,並非這個技巧沒有用,即使有60%機會能賺錢,你依然會因為40%的失敗率而產生恐懼及無力感,應入市(出場)時放棄入市(出場)及入市(出場)後依然感覺不安,因為你沒有考慮到面對連續虧損的可能性及心理狀況,你更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要冒這個40%的險。高勝率沒錯是有點幫助,但若不能與你的心理同步,實戰時績效可能比勝率只有30%的股票作手還要低。
簡單來說,信念不足,缺乏交易策略,所謂技巧也會隨之而崩潰,股票作手必須考量最乎合自己的交易法則,而非市場。
我不反對投資美股,但對我來說,有了進退策略,在那個市場都一樣。
2012/11/30
純粹記錄 - 心態決定境界
過去兩年,我開始建立價量並行的一套交易法則,經過了六百多支香港及外國股票的多次績效回測後,確立了其獲利的能力,但如果以為擁有一柄好劍就等於武功了得的話,實在有點天真,我明白實際操作上的經驗並不是憑藉回測或法則可以領悟,因此今年我做了一個測試。
這個測試主要的目的如下:
1. 人性因素對交易的影響;
2. 交易法則的檢討及修正;
3. 檢視實戰中的心理質素。
我將兩份等值的資金放在不同的交易戶口當中,並在其中一個戶口加入交易條件。
戶口A交易條件:
1. 每次只能交易一支股票;
2. 不能買在下降趨勢的股票;
3. 在前兩次回測中必須至少有一次是獲利記錄;
4. 必須具有基本面的因素支持;
5. 必須跟據交易法則行動,不做任何預測,不能因市況波動而選擇性跟隨;
6. 除非出現沽出訊號,否則不能中途換馬;
7. 必須每日記錄股價、成交量及其他相關資訊;
8. 每天反覆看一次 1 - 7的條件。
戶口B交易條件則不限。
先不說績效,我發現處理戶口A跟戶口B的心理質素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戶口A只能持有一支股票,所以做決定時會比較小心,買入時心情會有一點忐忑,交易後初期也會有一點不安,但隨著績效轉好,心情有很大的反差,變得自然平和,心情再沒有什麼阻礙,除了每日做一些檢視及記錄外,幾乎對持有的股票不太上心。
而戶口B沒有交易條件限制,買入時心情沒有太大壓力,亦沒有做太多功課,只帶點急功近利的心態做交易,反而持有時心情慢慢變得緊張,經常貼市,明顯感覺到信心與耐性的不足,並產生了對交易法則的動搖。
同時體會兩種心態上的變化是蠻有趣的經驗,從中我明白為什麼大多數股票作手的績效會大起大落,例如在處理戶口B的交易過程會不知不覺令自己情緒走向極端,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棒,輸的時候會很有挫敗感,亦容易偏離交易法則,買入訊號出現時會有恐懼,賣出訊號出現後猶豫不決;相反在處理戶口A上,心情是比較理性,可能被交易條件「洗了腦」,但當我放下戶口A的交易工作轉向處理戶口B時,很快便會回復至波動的情緒當中,要不是有一點交易經驗,恐怕戶口B會變得一團糟,更可能會賠了老本,現實中很多股票作手就因一個大錯而毀了信心,越做越錯,在波動市場當中,心理因素絕對不遜於技術因素,甚至是長期成功交易的重要關鍵。
交易次數方面,戶口A共有12次買賣交易(連加碼),而戶口B是158次,這同樣是不同心態上所產生的巨大差異。
最後是績效,戶口A約420%,而戶口B約57%,分別也很明顯,當然我認為戶口A的績效是有一點隨機成分,但我更相信心理質素在兩個戶口的績效因素比重會更高,礙於戶口B的記錄太長,我作了個比較簡單的列表作參考。
這個測試主要的目的如下:
1. 人性因素對交易的影響;
2. 交易法則的檢討及修正;
3. 檢視實戰中的心理質素。
我將兩份等值的資金放在不同的交易戶口當中,並在其中一個戶口加入交易條件。
戶口A交易條件:
1. 每次只能交易一支股票;
2. 不能買在下降趨勢的股票;
3. 在前兩次回測中必須至少有一次是獲利記錄;
4. 必須具有基本面的因素支持;
5. 必須跟據交易法則行動,不做任何預測,不能因市況波動而選擇性跟隨;
6. 除非出現沽出訊號,否則不能中途換馬;
7. 必須每日記錄股價、成交量及其他相關資訊;
8. 每天反覆看一次 1 - 7的條件。
戶口B交易條件則不限。
先不說績效,我發現處理戶口A跟戶口B的心理質素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戶口A只能持有一支股票,所以做決定時會比較小心,買入時心情會有一點忐忑,交易後初期也會有一點不安,但隨著績效轉好,心情有很大的反差,變得自然平和,心情再沒有什麼阻礙,除了每日做一些檢視及記錄外,幾乎對持有的股票不太上心。
而戶口B沒有交易條件限制,買入時心情沒有太大壓力,亦沒有做太多功課,只帶點急功近利的心態做交易,反而持有時心情慢慢變得緊張,經常貼市,明顯感覺到信心與耐性的不足,並產生了對交易法則的動搖。
同時體會兩種心態上的變化是蠻有趣的經驗,從中我明白為什麼大多數股票作手的績效會大起大落,例如在處理戶口B的交易過程會不知不覺令自己情緒走向極端,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棒,輸的時候會很有挫敗感,亦容易偏離交易法則,買入訊號出現時會有恐懼,賣出訊號出現後猶豫不決;相反在處理戶口A上,心情是比較理性,可能被交易條件「洗了腦」,但當我放下戶口A的交易工作轉向處理戶口B時,很快便會回復至波動的情緒當中,要不是有一點交易經驗,恐怕戶口B會變得一團糟,更可能會賠了老本,現實中很多股票作手就因一個大錯而毀了信心,越做越錯,在波動市場當中,心理因素絕對不遜於技術因素,甚至是長期成功交易的重要關鍵。
交易次數方面,戶口A共有12次買賣交易(連加碼),而戶口B是158次,這同樣是不同心態上所產生的巨大差異。
最後是績效,戶口A約420%,而戶口B約57%,分別也很明顯,當然我認為戶口A的績效是有一點隨機成分,但我更相信心理質素在兩個戶口的績效因素比重會更高,礙於戶口B的記錄太長,我作了個比較簡單的列表作參考。
2012/07/04
價量交易記錄 - #3323 中國建材(九)
今日買入中國建材 @ $8.42,成交異動至一個月以來高位,最小抵抗點暫為 $8.17。
最近水泥股頻頻發出盈警,料中期純利大減,部份水泥股被拋售,#0691 山水水泥、#0743 亞洲水泥、#0914 安徽海螺水泥、 #1313 華潤水泥 、#1893 中材股份、#2009 金隅股份等股價跌至近一年低位,而#2233 西部水泥、#3323 中國建材則跌至近六個月低位。
在大部份股票作手看淡的同時,淺談一下水泥業的發展空間與機會。
一份中國水泥製造業的報告指,「2011年全國水泥製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為1439億元人民幣(同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完成381億元、452億元、607億元。」其中中國西部的投資佔比最大,比重為42%,似乎中國西部的市佔率成為水泥股的強弱的其中一個關鍵。
談到市佔率,中國市場寵大,競爭激烈,現時水泥行業市佔率集中度頗為不足,十大龍頭企業的市佔率都是個位數字,2011年十大佔比約27%,當中最高為 #0914 安徽海螺水泥及#3323 中國建材,分別佔為約6%及7%,其餘的都是1%至3%,如下。
1. #0914 海螺 (市佔率約6%)
2. #3323 南方水泥(中國建材旗下) (市佔率約4%)
3. #3323 中聯水泥(中國建材旗下) (市佔率約3%)
4. #1313 華潤水泥 (市佔率約3%)
5. 翼東水泥 (市佔率約2%)
6. #1893 中材集團 (市佔率約2%)
7. #1136 台泥集團 (市佔率約2%)
8. 華新水泥 (市佔率約2%)
9. #0691 山水集團 (市佔率約2%)
10. 紅獅集團 (市佔率約1%)
註:#0743 亞洲水泥、#2233 西部水泥、#2009 金隅股份等似乎非行業龍頭。
為改善市佔率集中度不足所帶來的產量與售價上的惡性競爭,中國正在淘汰弱勢產能企業,而中國水泥協會望2015年十大龍頭企業的市佔率提升至35%,及2022年前提升至60%。
在淘汰弱勢產能企業的趨勢下,中國建材近年似乎在把握機會,積極併購擴大版圖,但危與機往往相輔相成,相信財政壓力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
最近水泥股頻頻發出盈警,料中期純利大減,部份水泥股被拋售,#0691 山水水泥、#0743 亞洲水泥、#0914 安徽海螺水泥、 #1313 華潤水泥 、#1893 中材股份、#2009 金隅股份等股價跌至近一年低位,而#2233 西部水泥、#3323 中國建材則跌至近六個月低位。
在大部份股票作手看淡的同時,淺談一下水泥業的發展空間與機會。
一份中國水泥製造業的報告指,「2011年全國水泥製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為1439億元人民幣(同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完成381億元、452億元、607億元。」其中中國西部的投資佔比最大,比重為42%,似乎中國西部的市佔率成為水泥股的強弱的其中一個關鍵。
談到市佔率,中國市場寵大,競爭激烈,現時水泥行業市佔率集中度頗為不足,十大龍頭企業的市佔率都是個位數字,2011年十大佔比約27%,當中最高為 #0914 安徽海螺水泥及#3323 中國建材,分別佔為約6%及7%,其餘的都是1%至3%,如下。
1. #0914 海螺 (市佔率約6%)
2. #3323 南方水泥(中國建材旗下) (市佔率約4%)
3. #3323 中聯水泥(中國建材旗下) (市佔率約3%)
4. #1313 華潤水泥 (市佔率約3%)
5. 翼東水泥 (市佔率約2%)
6. #1893 中材集團 (市佔率約2%)
7. #1136 台泥集團 (市佔率約2%)
8. 華新水泥 (市佔率約2%)
9. #0691 山水集團 (市佔率約2%)
10. 紅獅集團 (市佔率約1%)
註:#0743 亞洲水泥、#2233 西部水泥、#2009 金隅股份等似乎非行業龍頭。
為改善市佔率集中度不足所帶來的產量與售價上的惡性競爭,中國正在淘汰弱勢產能企業,而中國水泥協會望2015年十大龍頭企業的市佔率提升至35%,及2022年前提升至60%。
在淘汰弱勢產能企業的趨勢下,中國建材近年似乎在把握機會,積極併購擴大版圖,但危與機往往相輔相成,相信財政壓力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
作為穩定經濟的強心針,中國未來將更積極發展基建,水泥股十年內應是十分不錯的長線交易對象。
Tags:
#3323 中國建材,
長線交易,
價量互動,
價量交易記錄
2012/01/31
淺談交易法則該具備的原素(二)
1. 具有持續性的組合
幾乎所有的股票作手都擁有自己的個股組合,但當中只有很少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規劃,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對組合的個股選擇與比重作出規範,又或者認為只要分散買入不同版塊的個股就是具有風險管理的好組合,亦有很多人曾經說過:「組合中的十支股票中只要有一支是十倍股,其餘的即使虧損九成,賬面還是賺。」,但我認為發夢不要太早,發現十倍股的能力或運氣並不屬於每個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所以一個組合是否具有持續性,將會是組合是否容易管理的關鍵。
交易法則畢竟是時間、資金與績效的平衡,比如,你有充裕時間進行交易嗎、分析工作是否太費時、如何將不影響生活的現金流配予交易資金、有多少工具可以幫助改善績效等等。如果你無法確定以上的考慮,你就無法掌握交易的關鍵細節,更不能建立一套良好的交易法則。
簡單一點說,X + Y = Z,如果你知道XY的值,就能計算Z的值(除非你不懂加數),你越是了解這些細節,就越能管理好你的個股組合。
如果組合的管理思維不清晰,在交易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矛盾,最終組合將不能持續地發展。所以,組合的持續性,非常取決於你在時間、資金與績效上的規劃。
首先,想一想你喜歡的股票,然後列出一張清單,例如:
不要小看做清單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程序,規模大至行兵遣將,小至下廚煮飯,清單都是規劃中首要的存在,你的個股組合運作得好不好,都是由這張「紙咁薄」的清單開始。
然後便是開始對清單上的個股就時間、資金與績效作出分析,例如:
透過自己較強的技術面工具,去模擬及計算一下勝算,這點很重要,不能「量化」進度及結果,就難以作出管理,而左搖右擺的技術分析,最終多是徒勞無功的(世上跟本沒多少個郭靖、張無忌「瓣瓣掂」)。
就以上清單得出以下分類:
勝算70% 以上
最終你會發現在清單當中,有一些股注定與你「無緣」,勉強無幸福,剔除吧。
然後,你應該著眼於買賣次數與年均回報之平衡,例如銀河娛樂的日走勢年均回報比月走勢是較好,但買賣次數卻差之千里,買賣次數跟投入時間是成正比的,買賣次數較多代表追蹤該股走勢的時間也札較多,時間管理也是規劃的一部份,我認為能省就省吧,若是回報差不遠的話。
而年均回報則是資金分佈的重心,理論上應將較大的資金部位投放於年均回報較大的股票,但單一部位盡量不要投放超過40%,每一支股票的潛在風險都不容忽視,只是「停牌」已經能將你的資金封鎖好幾年。還有要配合入場費以調節資金部位的權重,例如資金8%=$80,000,而中國平安的入場費是每手$27,500@$55.00,你可以調節資金部位約8.3%即約$83,000(連手續費)去買進,不必硬性鎖定在8%。
經過「時間、資金與績效」分析出來的組合,其實已涵蓋了規劃細節、風險管理、決策分析、比重劃分等原素,但必須確定能配合你的生活節奏,就好像選另一半一樣,無論他/她如何的英俊美麗、博學多才,不代表能跟你長久一起生活,一個「看似」很理想的組合亦未必能長久運作,這就是持續性的意義。
還有一個要點必須注意,不必要求經常性滿倉,大部份時間組合內的個股的升勢跌勢不會同一時間開始/結束,在市場給予你買入該股或找到另一支具「時間、資金與績效」概念的股票之前,請嚴守自己的交易準則,並保留該部位的現金。
附上以上模擬個股組合於升勢與跌勢的績效作參考。
幾乎所有的股票作手都擁有自己的個股組合,但當中只有很少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規劃,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對組合的個股選擇與比重作出規範,又或者認為只要分散買入不同版塊的個股就是具有風險管理的好組合,亦有很多人曾經說過:「組合中的十支股票中只要有一支是十倍股,其餘的即使虧損九成,賬面還是賺。」,但我認為發夢不要太早,發現十倍股的能力或運氣並不屬於每個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所以一個組合是否具有持續性,將會是組合是否容易管理的關鍵。
交易法則畢竟是時間、資金與績效的平衡,比如,你有充裕時間進行交易嗎、分析工作是否太費時、如何將不影響生活的現金流配予交易資金、有多少工具可以幫助改善績效等等。如果你無法確定以上的考慮,你就無法掌握交易的關鍵細節,更不能建立一套良好的交易法則。
簡單一點說,X + Y = Z,如果你知道XY的值,就能計算Z的值(除非你不懂加數),你越是了解這些細節,就越能管理好你的個股組合。
如果組合的管理思維不清晰,在交易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矛盾,最終組合將不能持續地發展。所以,組合的持續性,非常取決於你在時間、資金與績效上的規劃。
首先,想一想你喜歡的股票,然後列出一張清單,例如:
不要小看做清單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程序,規模大至行兵遣將,小至下廚煮飯,清單都是規劃中首要的存在,你的個股組合運作得好不好,都是由這張「紙咁薄」的清單開始。
然後便是開始對清單上的個股就時間、資金與績效作出分析,例如:
透過自己較強的技術面工具,去模擬及計算一下勝算,這點很重要,不能「量化」進度及結果,就難以作出管理,而左搖右擺的技術分析,最終多是徒勞無功的(世上跟本沒多少個郭靖、張無忌「瓣瓣掂」)。
就以上清單得出以下分類:
勝算70% 以上
- 銀河娛樂,月走勢
- 友佳國際,月走勢
- 新奧能源,月走勢
- 重慶農商行,日走勢
- 江西銅業,日走勢
- 中國平安,日走勢
- 中國建材,日走勢
- 保利協鑫,週走勢
- 中集安瑞科,週走勢
- 金威啤酒,週走勢
最終你會發現在清單當中,有一些股注定與你「無緣」,勉強無幸福,剔除吧。
然後,你應該著眼於買賣次數與年均回報之平衡,例如銀河娛樂的日走勢年均回報比月走勢是較好,但買賣次數卻差之千里,買賣次數跟投入時間是成正比的,買賣次數較多代表追蹤該股走勢的時間也札較多,時間管理也是規劃的一部份,我認為能省就省吧,若是回報差不遠的話。
而年均回報則是資金分佈的重心,理論上應將較大的資金部位投放於年均回報較大的股票,但單一部位盡量不要投放超過40%,每一支股票的潛在風險都不容忽視,只是「停牌」已經能將你的資金封鎖好幾年。還有要配合入場費以調節資金部位的權重,例如資金8%=$80,000,而中國平安的入場費是每手$27,500@$55.00,你可以調節資金部位約8.3%即約$83,000(連手續費)去買進,不必硬性鎖定在8%。
經過「時間、資金與績效」分析出來的組合,其實已涵蓋了規劃細節、風險管理、決策分析、比重劃分等原素,但必須確定能配合你的生活節奏,就好像選另一半一樣,無論他/她如何的英俊美麗、博學多才,不代表能跟你長久一起生活,一個「看似」很理想的組合亦未必能長久運作,這就是持續性的意義。
還有一個要點必須注意,不必要求經常性滿倉,大部份時間組合內的個股的升勢跌勢不會同一時間開始/結束,在市場給予你買入該股或找到另一支具「時間、資金與績效」概念的股票之前,請嚴守自己的交易準則,並保留該部位的現金。
附上以上模擬個股組合於升勢與跌勢的績效作參考。
即使剔除了銀河娛樂與保利協鑫兩支飊股,績效亦不失禮於大部份基金,當然亦不及很多高手了。27個月(兩年左右)賺2.55倍,如果以後績效相若,5萬元的組合,10年後應該可以做到不少事情,不妨自己計一計。
2011/12/15
淺談長線交易的一點補充
作為長線交易的股類是否必須長期跑羸「無限期持有」的表現?看看#2689 玖龍紙業的年度表現:
#2689 玖龍紙業: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4.4倍,現價升值約17%,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23.0倍。
看年度表現,表面上六年中有兩年是跑輸的,尤其是2009年,但只要細心算一算,2008與2009兩年的總績效是6倍,而「無限期持有」實際上只是約60%。
再看看#2398 友佳國際的年度表現:
#2398 友佳國際: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7.4倍,現價升值約2.1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59.9倍。
有很多時候,表面上是跑輸的,實際是大幅跑嬴。
而跑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做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不是沒有代價的,代價就是不會為你賺盡,畢竟天下間沒有保單是不需要交保費的。
「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有一句話:「人生是總和力」,一兩年跑贏沒什麼大不了,交易之路是漫長的,日本首富柳井正也說過「成功は一日で捨て去れ」,意思是「成功一日就可以拋棄」,因為今天的成功明天便成為歷史,所以即使你過往如何的燈,或如何的神,人生依然是要不停的戰鬥(九把刀名言)。
請大家繼續努力。
#2689 玖龍紙業: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4.4倍,現價升值約17%,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23.0倍。
看年度表現,表面上六年中有兩年是跑輸的,尤其是2009年,但只要細心算一算,2008與2009兩年的總績效是6倍,而「無限期持有」實際上只是約60%。
再看看#2398 友佳國際的年度表現:
#2398 友佳國際: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7.4倍,現價升值約2.1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59.9倍。
有很多時候,表面上是跑輸的,實際是大幅跑嬴。
而跑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做了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不是沒有代價的,代價就是不會為你賺盡,畢竟天下間沒有保單是不需要交保費的。
「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有一句話:「人生是總和力」,一兩年跑贏沒什麼大不了,交易之路是漫長的,日本首富柳井正也說過「成功は一日で捨て去れ」,意思是「成功一日就可以拋棄」,因為今天的成功明天便成為歷史,所以即使你過往如何的燈,或如何的神,人生依然是要不停的戰鬥(九把刀名言)。
請大家繼續努力。
Tags:
#2398 友佳國際,
#2689 玖龍紙業,
長線交易,
淺談
2011/12/14
淺談長線交易
長線對於大部份股票作手來說,可能是十年以上,或是「無限期持有」,其理念是只要該股票是優質(以基本數據判斷),或該企業是「大到不能倒」的話,資產價值會不斷提升,應該長期持有,#0001 長江實業、#0005 匯豐銀行、#0016 新鴻基地產等通常為此例證。
我非常贊成長線交易,豐厚獲利無容置疑是從長線交易而來,但不代表應該長期或無限期持有一支股票。
大家必須明白,任何企業都會有倒閉的機會,機率大與小的分別而已,自從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等似乎「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倒閉後,我就不再相信「大到不能倒」這句話,即使數據上看來非常優異。而「無限期持有」一支股票就如赤裸裸地隨機站於戰場上的某一個位置,只能祈求不會給子彈命中,因此,長線交易同樣必須做好風險管理。
首先,能作為股票作手長線交易的對象,必須是其耳熟能詳的股票,當中涉及其對該股票走勢、交易時點及價量關係的了解,若沒有這些認知而盲目投入一支股票,這跟賭博並沒有分別。
不是每一支股票都適合長線交易,要鎖定那些走勢上波動性強而穩定的股票,這類股票通常跟經濟趨勢有很大的關聯,通常是工業類或資源類股份,經濟趨勢偏好時,股價一飛沖天;景氣低迷時,股價則一落千丈,這種非黑即白的波動性內含相當高的穩定性,令股票作手更容易理解其交易時點及價量關係,是長線交易的定風翼。
此外,這類股票不一定是所謂的「十倍股」,其實何必執著尋找「十倍股」呢?只怪現代人太追求完美而又太急功近利,大部份股票作手都敗於完美的陷阱當中,把心思分散地投放於「十倍股」、「99%命中」、「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等知易難行的目標上,最後往往得不嘗失。
常言道:「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集中於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的機率往往比達到這些目標還要高幾倍,股票交易跟從商一樣,很講求思維,不偏袒完美,並長線集中投入資本於能獲利的產業或方案上,就如UNIQLO以「最小公倍數」的銷售方案成功擴展事業的版圖一樣,不完美的產品造就成功的銷售,同樣可以應用於股票交易上,以下有幾個在不完美的交易法則下所產生的交易結果:
#1997 峻凌國際: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1.6倍,現價升值約0.4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3.9倍。
#2398 友佳國際: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7.4倍,現價升值約2.1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59.9倍。
#2628 中國人壽: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7.0倍,現價升值約2.6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11.3倍。
#2877 神威藥業: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5.3倍,現價升值約1.5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9.9倍。
#2883 中海油田服務: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9.0倍,現價升值約5.0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21.0倍。
#3323 中國建材: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9.0倍,現價升值約4.8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177.3倍。
最後,若發現選中的股票不再「適合」長線交易,應及早放棄。
我非常贊成長線交易,豐厚獲利無容置疑是從長線交易而來,但不代表應該長期或無限期持有一支股票。
大家必須明白,任何企業都會有倒閉的機會,機率大與小的分別而已,自從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等似乎「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倒閉後,我就不再相信「大到不能倒」這句話,即使數據上看來非常優異。而「無限期持有」一支股票就如赤裸裸地隨機站於戰場上的某一個位置,只能祈求不會給子彈命中,因此,長線交易同樣必須做好風險管理。
首先,能作為股票作手長線交易的對象,必須是其耳熟能詳的股票,當中涉及其對該股票走勢、交易時點及價量關係的了解,若沒有這些認知而盲目投入一支股票,這跟賭博並沒有分別。
不是每一支股票都適合長線交易,要鎖定那些走勢上波動性強而穩定的股票,這類股票通常跟經濟趨勢有很大的關聯,通常是工業類或資源類股份,經濟趨勢偏好時,股價一飛沖天;景氣低迷時,股價則一落千丈,這種非黑即白的波動性內含相當高的穩定性,令股票作手更容易理解其交易時點及價量關係,是長線交易的定風翼。
此外,這類股票不一定是所謂的「十倍股」,其實何必執著尋找「十倍股」呢?只怪現代人太追求完美而又太急功近利,大部份股票作手都敗於完美的陷阱當中,把心思分散地投放於「十倍股」、「99%命中」、「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等知易難行的目標上,最後往往得不嘗失。
常言道:「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集中於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的機率往往比達到這些目標還要高幾倍,股票交易跟從商一樣,很講求思維,不偏袒完美,並長線集中投入資本於能獲利的產業或方案上,就如UNIQLO以「最小公倍數」的銷售方案成功擴展事業的版圖一樣,不完美的產品造就成功的銷售,同樣可以應用於股票交易上,以下有幾個在不完美的交易法則下所產生的交易結果:
#1997 峻凌國際: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1.6倍,現價升值約0.4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3.9倍。
#2398 友佳國際: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7.4倍,現價升值約2.1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59.9倍。
#2628 中國人壽: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7.0倍,現價升值約2.6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11.3倍。
#2877 神威藥業: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5.3倍,現價升值約1.5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9.9倍。
#2883 中海油田服務: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9.0倍,現價升值約5.0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21.0倍。
#3323 中國建材:無限期持有上市至今最高升值約9.0倍,現價升值約4.8倍,在穩定的波動中獲利約177.3倍。
最後,若發現選中的股票不再「適合」長線交易,應及早放棄。
Tags:
#1997 峻凌國際,
#2398 友佳國際,
#2628 中國人壽,
#2877 神威藥業,
#2883 中海油田服務,
#3323 中國建材,
長線交易,
淺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