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04/26

價量交易記錄 2014 (四月)

從兒子出世之後,這個價量交易記錄便停止了運作,而我私倉亦只做了兩次短線牛證交易,沒有買入任何個股。雖然依舊每日花一點時間觀察績優股的走勢,做點記錄,但自三月開始,在個股觀察名單上,除 #0206 TSC集團、#0623 中視金橋、#1668 華南城外,我發覺不到有價量買點,很多個股價跌量升,價升量跌,走勢變差。

另一方面,市場依然洋溢著頗悲觀的氣氛,大家對中國的經濟前景顯得非常憂心,對此我並不太過悲觀,因為機會總是出現在危機當中,跟牛熊一樣互相共存,加上我交易法則的買點只集中價升量升的情況下,因此市場反覆或趨勢向下時基本上交易次數會變得極少,如果市場真的大幅下跌,只要運用適當的部署,風雨過後績效應會更上一層樓。

現在該做的,就是不要被消息面影響對市場客觀的判斷,以今時今日傳媒的職業操手,牽動觀眾的情緒確實是成了家常便飯,比如「郭台銘撤出中國」一聞,似乎有點誤導,明明郭台銘只是表示正在撤離深圳,標題卻寫「撤出中國」,我想很多人看了標題應該會嚇一跳吧。

看畢此聞,我認為郭台銘並不會完全撤出中國,原因有幾個:

1. 跟GOOGLE不同,中國已經有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企業,相對下即使科技處於低水平對大眾來說也很夠用了,而GOOGLE只是單方面攝取中國的資訊及金錢,在技術輸出及經濟比例上貢獻較少,並不會像郭台銘能提供技術及創造就業,未來數年要複製一個中國郭台銘/富士康機會實在太低,郭台銘的價值顯而易見。

2. 商人很聰明,那裡有利那裡走,不會隨便得罪權貴,畢竟中國是個大市場,跟股票交易一樣,環境不好,最多減少點投資,多作觀望,不會從此撤出市場不再參與。

3. 再者,習李更不是傻瓜,豈會不明白外資一窩蜂大規模撤離的後果,外資撤多了,會有政策出台,中國仍在發展中途,縱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始終會慢慢妥協及改善。

在交易分析上,我們不想被噪音影響,但卻很容易因一些噪音而制造更多噪音,要隔離噪音,我的經驗是,針對只對於你交易/分析有用的東西,不要對其他資訊作任何評論,無用的資訊就是噪音,比如我的沽出法則集中於最小抵抗點,那麼就不要理會平均線、保力加通道、RSI、甚至股評等等。

說回此記錄,4月應該不會有任何交易了,家事開始穩定下來,5月份應該可以重新開始更新此記錄。

加入每月儲蓄 (2, 3, 4月)

現金:$210,446.46 (100%)

本年績效暫為 13.08%

2014/03/31

價量交易記錄 2014 (三月)

三月份交易記錄簡報

沒有任何操作。

現金:$201,446.46 (100%)

本年績效暫為 13.74%

略談市況,三月是一個強勢股沽出月,無論業績是否亮麗,幾乎所有強勢板塊都被洗倉,但是否蘊釀著一場股災?我並不這樣認為,事實上月走勢上恆指在二月尾出現價量互動及反轉形態,而三月恆指收於最小抵抗點 21,695 之上,加上除了騰訊金沙銀娛等估值較高,其他藍籌普遍估值都比較保守,因此我覺得恆指將會逐步走強,或者會像2012年尾般出現一個小牛市。

2014/02/05

價量交易記錄 2014 (二月)

一月份交易記錄簡報

1668 華南城 $3.81 @ 10,000股,週走勢最小抵抗點提升至$3.39,月走勢最小抵抗點提升至$3.86。跌穿月走勢最小抵抗點會考慮減持。

0342 新海能源 $6.46 @ 6,000股,週走勢最小抵抗點提升至$6.41,月走勢最小抵抗點提升至$5.82。

現金:$111,234.13 (58.30%)

一月份績效為 7.73%

5 Feb 2014 交易記錄
買入 0698 通達集團 $0.87 @ 50,000股,日走勢最小抵抗點暫為$0.83,週走勢最小抵抗點暫為$0.85,月走勢最小抵抗點提升至$0.76。暫以日走勢為交易策略。

買入原因簡說:
1. 盈利增長非常穩定,過去4年的同比增長皆為上升趨勢。
2. 股價與盈利均為歷史新高。
3. 連續10年派發股息,惟息率不算很吸引。
4. 最近集團成為內地高端智能手機研發商小米認證的智能手機結構件供應商,並取得其智能手機訂單。看好小米的野心與信念,以及其帶來的盈利增長點。

減持 1668 華南城 $3.78 @ 4,000股。

6 Feb 2014 交易記錄
沽出 1668 華南城 $3.67 @ 6,000股。
沽出 0698 通達集團 $0.84 @ 50,000股,昨日的巨量並未造成價量互動,待機補回。

7 Feb 2014 交易記錄
補回 1668 華南城 $3.44 @ 4,000股。

13 Feb 2014 交易記錄
補回 1668 華南城 $3.57 @ 6,000股。
加碼 0342 新海能源 $7.16 @ 2,000股。

14 Feb 2014 交易記錄
補回 0698 通達集團 $0.83 @ 50,000股。

19 Feb 2014 交易記錄
加碼 0698 通達集團 $0.92 @ 20,000股。

24 Feb 2014 交易記錄
沽出 1668 華南城 $4.01 @ 10,000股。
沽出 0342 新海能源 $7.48 @ 8,000股。

25 Feb 2014 交易記錄
沽出 0698 通達集團 $0.94 @ 70,000股。

初為人父,需要抽出時間照顧小兒,此記錄於短期內應該不會更新,深感抱歉。

二月份交易記錄簡報

現金:$201,446.46 (100%)

本年績效暫為 13.74%

交易記錄不經不覺已兩年多,縱然是一個小戶口,縱然績效不算突出,縱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卻反映了一個普通散戶在股票交易上的起始階段與經過,沒有股神式的倍升奇蹟,沒有英雄式的接刀神技,但我相信,以每年約 45%增長的步伐前進,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已是很不錯了。

這兩年多投入本金為 $96,000,總獲利為 $105,446.46 或 約110%,若以相約的增長進度,加上每月$3,000的儲蓄,10年後投入本金為 $381,000,總獲利會提升至約 $510萬,已足夠你擺脫一點生活上的憂慮,我認為這是一個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比較容易實行的計劃。運用穩紮穩打的交易法則與交易策略,已足夠你面對市場的波動及盛衰,這也是此交易記錄想表達的一種信念。

其實我有很多未寫完的文章,希望在空閒時可重新編輯整理,再向大家分享,亦希望交易記錄可以在兩三個月內再度更新。


2014/01/08

價量交易記錄 2014 (一月)

8 Jan 2014 交易記錄
買入 6889 DYNAM JAPAN $30.30 @ 1,000股,最小抵抗點為$29.75。
買入 0206 TSC集團 $2.90 @ 10,000股,最小抵抗點為$2.78。

9 Jan 2014 交易記錄
買入 1184 時捷 $4.00 @ 10,000股,最小抵抗點為$3.70。

15 Jan 2014 交易記錄
沽出 0342 新海能源 $6.26 @ 6,000股。

16 Jan 2014 交易記錄
買入 0623 中視金橋 $5.70 @ 8,000股,最小抵抗點為$5.28。

24 Jan 2014 交易記錄
沽出 0623 中視金橋 $5.66 @ 8,000股。.
沽出 1184 時捷 $4.55 @ 10,000股。
沽出 6889 DYNAM JAPAN $33.10 @ 1,000股。
沽出 0206 TSC集團 $3.40 @ 10,000股。

28 Jan 2014 交易記錄
買入 1668 華南城 $3.81 @ 10,000股,最小抵抗點為$3.35。

29 Jan 2014 交易記錄
買入 0342 新海能源 $6.46 @ 6,000股,最小抵抗點暫為$6.30。








待續...

2014/01/02

價量交易記錄2013(完)

總結本年記錄的一些數據:

記錄期:2013年1月15日 至 2013年12月31日,共350天 (包括公眾假期)
交易次數:65次
獲利次數:39次 (勝率 60%)
止蝕次數:26次

初始本金:$81,879.80
儲蓄投入:$36,000
2012-2013 資金總投入:$93,000
上年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24,879.80 (+43.73%)
本年獲利 (已扣除手續費):$56,231.29 (+47.70%)
2013同期恆指升幅:+0.18%
2013同期道指升幅:+17.73%
2013同期納指升幅:+30.37%

現值:$174,111.09 (兩年績效 +87.22%)

2013年對我來說,是充滿驚喜的一年,從家庭工作到交易,意想不到的事太多,雖然公私均忙(仍是這句),但從未感覺怠倦,這種狀態似乎暗示自己將走進人生另一個階段。

説回交易,本年運用的法則與去年相比並沒有太大分別,網誌記錄由個股變成組合,私倉則加入了衍生工具-指數牛熊證的部位,雖然網誌記錄與私倉的持股並非相同,而網誌記錄的交易亦較私倉保守,但選股上仍然是取強捨弱的策略,技術面上主要集中大幅跑嬴恆指的個股,而基本面上則集中營業額及盈利穩定成長並於走勢出現突破的行業。

買賣點方面,價量互動仍然是主要買入訊號,由於考慮到中港經濟的不確定性,在接近「最小抵抗點」或起始買點才會買入較大的部位,而賣點方面,繼續參考「最小抵抗點」及「一日反轉」形態,然而發現「最小抵抗點」似乎並不適用於短打的衍生工具上,最近研究「賣壓比例」,或者能日後另一個沽出訊號,希望日後能做一點分享。

今年美股氣勢如紅,新興市場市況波動,專家們於下半年紛紛見高抬見低踩,是人之常情,雖然兩地指數升幅的差距是十分大,但人性的貪婪並沒有改變。觀察身邊一些朋友,在下半年投入美股的績效並沒有如指數般巨大的差距,甚至有朋友 "ALL IN" 美股而獲得虧損,這樣的結果似乎多少與「存活者偏誤」有些關係,當取得的資訊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比如看到有人在美股獲利甚豐,這樣的資訊很可能與實際情況有著不少的偏差,令股票作手高估了成功的機率,忽視技巧、法則、策略等交易考慮,以更大風險代價搏取概率差不多的機會。

如果你抱著「更多的技巧也不及更好的運氣」的心態,這無疑是非常危險,雖然市場走勢帶有隨機性,但成功的股票作手絕對並非完全是隨機致勝,他們只是在隨機性中找到致勝的關鍵,當你因美股的強勢而蠢蠢欲動,最好還是先做一點功課,綜合多方面的資訊,擬定一些進退策略,看看自己是否過份樂觀,中港股市也是同樣,採中庸之道,避免過份悲觀,失去客觀的分析。

2013年的市況確實非常波動,但不乏領漲行業,如科網、濠賭、醫藥、環保等等,而指數走勢亦是一貫明顯,無論是屬於技術分析、基本分析或價值投資,只要沒存有偏誤,持盈保泰似乎並非想像一樣艱難,風險與機會永遠並存,只要順勢而為,心態中庸,績效自會改善。

本年交易記錄著實寫得太簡陋,有太多的改善空間,現在正考慮來年的記錄形式,希望會寫得更好。

2013/12/20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七)

上月被急召到公司總部處理一些事宜,因此暫停更新的交易記錄,其持股在往後一星期內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升幅,如果沒有沽出,今年的績效會提升至65%左右,但我仍覺得有需要暫停更新,第一,雖然此交易記錄不構成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議,但畢竟寫出來的東西或多或少會影響讀者的判斷;第二,未能及時更新或會令人有點「馬後炮」的感覺;第三,股票作手須因應自己的生活轉變來配合其交易決定,該放下時且放下,市場永遠存在機會,盡量少冒自己不能控制的風險,所以考慮後還是覺得暫停更新比較好。

買入 #0342 新海能源 6,000股 @ $5.71,最小抵抗點暫為 $5.62。

2013/12/18

交易法則的起點 (三) - 機械式操作

拿捏到自己的交易特質前的我,是一個半桶水的股票作手。所謂半桶水,是無論在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等分析都有點認識卻一知半解,偶爾能說得頭頭是道卻無寧兩可,感覺就像部份媒體/股評人的演繹一樣,如果當時有人問我某支股應否買入或賣出,我一定沒有肯定的答案。雖然現在我運用的價量交易法則並非十全十美,但絕對可以判斷到每支股的買賣訊號、勝率、交易策略以及長期以來的績效。

有很多人問我,價量交易系統是否等於機械式操作。嚴格來說機械式操作只佔其中一部份,我反對100%的機械式操作,機械式操作並不一定帶來良好的績效與心理質素,比如一個優秀的麵包師傅使用機器去搓麵粉,會因不同麵粉及混合配方而調整機器參數,亦會親自檢驗用機器搓出來的粉團是否合乎要求。盲目使用機械式操作,就好像對著同一地點「有規律地」開鎗一樣,在消耗無謂的子彈同時未必能擊中目標,這顯然不是一個良好的交易策略。

李佛摩、索羅斯、巴菲特等交易高手,亦非依靠機械式操作而聞名,他們只是基於自己本身的特質,繼而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交易哲學/法則,機械式操作極其量只是他們使用的其中一種工具,而非整個交易策略的全部。

這是我在建立交易法則的初期,從 Nicolas Darvas, Jesse Livermore, William O’Neil 等高手的書著中理解的其中一個想法,他們雖然並非依靠一式一樣的法則獲利,但他們的法則均有相似之處,就如獅子、鱷魚、鷹等動物的獵食方式一樣,這麼的不同卻那麼的相似,但絕不是機械式操作。

下回再續。

2013/11/25

多花點時間在交易以外的事情上

今年七月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資源 被證監會頒布清盤令,令很多持股人陷於徨恐之中,我記得數年前也曾交易過此股,但因金屬商品價格步向跌勢,所以已好久沒留意了。不幸的是,得悉一位同事A「訓身」買入此股,停牌多月來對他帶來極大的精神困擾,由失眠、驚恐慢慢變成輕度抑鬱症,數月來在我們一眾同事的鼓勵下,經過求醫及一些傾訴安撫,心情已經好轉了不少,直到證監會公告一出,他的心理反應已沒有當初的極端及嚴重。當然,接近「破產」的打擊確實非常震撼,加上有家庭負擔,心態難免低落。

在此不幸事件中,我發現有一部份的同事,都把大量時間集中在交易之中,例如同事A跟我說除了交易以外便沒有其他興趣,亦有一部份同事因交易而把一些興趣長期擱置了,他們的理由不外乎家庭負擔、追求財務自由及為退休多賺點錢云云。

還記得2008年海嘯前,自買入了倍升股 #2689 玖龍紙業後,我有一段時間非常沈迷股票,無時無刻想跟別人談股市拿號碼,像中了毒一樣,雖然現在我還是對股市很感興趣,但花的時間已不是當年那回事,閒來會看電影,砌模型或跟太太外出逛逛,年紀大了,不想過份追求一些自己控制不到的事情上,如果可以的話,反而想追回我的青春。

我明白很多人都想追求所謂的「財務自由」,但有多少人認真想過得到「財務自由」後會怎過,也未必能明白「財務不自由」的可貴。

可能會有人覺得可笑,「財務不自由」有什麼可貴之處?

我認為,若非人生有什麼奇遇,大部份人生命中最重要最值得珍惜的人與物,都是出現於「財務不自由」之時。比如我現在有能力買兒時買不到的模型,但相對兒時老爸買給我的數盒模型,跟現在感覺是大大的節然不同,亦罕有兒時與弟弟一起玩四驅車的那種喜悅。現在生活變得安穩,與朋友家人的關係依舊,這些並非財富帶給我的,如果你不好好珍惜及累積這些情誼,到你得到財務自由時便不能與之同步,你可能不會因財務自由而得到更多的快樂。

可能大家都聽說一些「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故事,我也見過不少擁有「財務自由」的人,與家人朋友有種疏離,這種事往往並不是在「有了錢」之後才產生的,儘管每個人每個階段的生活與時間分配不盡相同,當你過份偏重生活中其中一個部份,比如過份注重工作,過份注意股市行情,又或者兒時過份沈迷電玩等,生活另外的那些部份必然會被瓜分了。

這是因為,雖然我們的腦袋同時擁有處理理性與感性的能力,但卻經常把這兩種能力錯配在面對的事情上。例如,當一支股票需要止蝕時,股票作手往往被感性的力量拉扯而沒有以理性行動;例如,在處理家人朋友的關係上,我們往往忘記了用較感性圓融去處理,而非執著「錯與對」。

叔父曾經說過人生最難掌握的也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平衡,我覺得在追求財富的同時,必須在生活其他大小事情上取一個平衡,比如工作,家庭,朋友或你的嗜好等。但是,平衡並非等於平均分配,其比重是因人而異,只有你才能體會屬於自己的平衡,就比如做蛋糕,材料的比例不一,如果你喜歡吃甜一點,可放多些糖或多加一些CREAM,但絕對不能只放糖或CREAM而將其他材料忽略。

另外,我有一個體會,撇除交易,工作、與家人相處或運動等其他生活的部份,或多或少都會對交易法則有些啟悟,令我更容易了解及發現屬於自己的交易方式。

如果你幾乎把交易及財富相關的事情填滿了你的生活,今天就好好想想,沒有交易,沒有財富,你的生活剩下了什麼?


2013/11/18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六)

工作有了新的安排,或未能抽空觀察個股走勢,暫時沽出所有持股。

#1184 時捷 10,000股 @ $4.04
#0382 威靈控股 20,000股 @ $1.98
#0921 海信科龍 7,000股 @ $9.00
#1086 好孩子國際 5,000股 @ $4.17

2013/11/06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五)

買入 #0382 威靈控股 20,000股 @ $1.80,最小抵抗點為 $1.77。

11月15日 更新:

買入 #1086 好孩子國際 5,000股 @ $3.94,最小抵抗點暫為 $3.84。

2013/11/04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四)

2013上半年的績效確實很差,因公私兩忙,加上八九月幾乎每晚都十一二點放工,曾經想過暫時放棄更新網誌及記錄一段長時間,但始終不想此記錄有始無終,於是調整了工作與交易的時間,及重新擬定交易策略後 (集中績優而估值不算太高的股票),下半年有了一個頗大的轉變,暫時績效由上半年 4.63%提升至現時 34.97% (已考慮11月及12月的儲蓄因素,持股股價以今日收市價結算),勝率由22%提升至56%。

這兩年投入的資金為 $93,000,獲利為 $66,102.17 (暫時),增長約71%,在這市況頗波動的兩年,已經不敢太過奢求了。

然而,今年的價量交易記錄做得並不好,每一筆記錄只是簡單用文字記載,沒有說明買賣原因及制作圖表,實在有點抱歉,今日有點時間,補回一張最新的記錄表格,希望遲些有時間可以分享一下這個轉變當中的考慮。





交易法則的起點 (二) - 了解自己的特質

上回提及,我現時採用的交易法則,並非完全發展自股票相關的書籍,有很大部份是我從非交易類書籍或人生經驗中取得。

其中一項從自然界中的領悟是「特質」,如果週日沒有什麼事要外出,我通常都會在家中觀看有關動植物的電視節目。從兒時開始,我一直很喜歡這類電視節目,節目裡所闡述的各種生態循環,包含了很多生存哲理,與我們生活中經常面對的問題息息相關。

我發現,自然生態當中有些與交易的常態也很相似,比如:

1. 獅子狩獵時會集體行動,牠們常用的方式是幾頭獅子先在有利的地方埋伏,另一頭獅子則公然追趕獵物,目的是把獵物驅趕往埋伏好的獅子附近。強如獅子在這麼精密的佈署下,狩獵成功率仍然只得 25% 左右。因此獅子喜歡在晚間狩獵,這樣可以提高成功率。獅子狩獵的失敗率,可能跟一般股票作手交易的失敗率差不多,買入四支股票只有一支升幅比較好是市場常態,因此策略因素在交易中顯得非常重要 (獅子利用了時間因素 - 晚間),也是礙定交易法則必須考慮的事情;

2. 有一種有毒的蜥蝪,一年只會出來覓食兩至三次,跟某些股票作手的交易量一樣,必要時才出手;

3. 殺人鯨覓食時會在平靜的海面上牽起大浪,以震盪浮冰,迫令浮冰上的海豹下水並將其獵殺,這種覓食方式與股市裡的「震倉」非常相似;

4. 冬季前是鮭魚上游生產的時期,亦是灰熊需要大量進食準備渡嚴冬的時期,交易如此,Timing很重要。

事實上,每種動物都能以某種特質或慣性生存下去,沒有所謂的固定法則,股票作手亦一樣,只有透過了解自己的特質,才能尋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長線獲利之道。

如果一頭獅子運用蜥蝪的覓食慣性及殺人鯨覓食方法,到底能生存多久?可能連兩星期都捱不過去,獅子的生存法則並不等於蜥蝪或殺人鯨的生存法則,因此我不鼓勵隨便引用一些股票書籍或作手們的法則,比如 Jesse Livermore 的10%止蝕法則, William O’Neil 的圖表形態、Nicolas Darvas 的箱形理論等,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成追求「標準答案」的一群,這無疑會令人停止思考,失去解決問題的動力,其實「標準答案」與「解決方法」往往是兩個層面的東西。

例如 當有人問你如何止蝕,你引用Jesse Livermore 的10%止蝕法則,與此同時你可能沒有想到:

1. 為何不是5%或15%?
2. 如何運用?

我有因引用前公司的處理手法而被上司當頭棒喝的工作經歷,也曾經在Google尋找工作資料敷衍了事而被同事質問,在我涉獵股市之後,更清楚明白到當時上司及同事的意義,如果不能理解 Jesse Livermore 的10%止蝕法則這個「標準答案」背後的意義,你就無法判斷這個法則能否幫你解決之後的交易問題,你很可能會在「標準答案」的框架中跌跌碰碰,甚至乎你跟本分辦不到自己是「獅子還是蜥蝪」。

大部份的股票作手之所以時常迷惑,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自己的特質,並配合適合自己的交易法則及策略。

下回再續。

2013/10/29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三)

10月29日更新:
沽出 #8102 上海復旦 4,000股 @ $7.83。
減持 #1184 時捷 4,000股 @ $4.23。

10月30日更新:
買入 #0921 海信科龍 7,000股 @ $7.00,最小抵抗點暫為 $6.88。

待續....

2013/10/23

交易法則的起點 (一)

最近收到好幾個 Email,都是有關我的交易法則的問題。因公私兩忙,我未能逐一解答,唯有於午飯時間淺談一下。

我現時採用的交易法則,其實並非完全地發展自多年來所看過的股票書籍或經典,有很大部份是我從非交易類書籍或人生經驗中取得。

沒錯,Jesse Livermore, William O’Neil, Nicolas Darvas, 三位著名作手所著的書籍都令我啟蒙不少,但事實上這些書籍都沒有很明確地道明他們的交易法則是如何運作,如果硬性跟隨他們的交易法則而沒有配合適當的策略,成功的機會可能並不會提高,甚至下降。

沒有人可以單純看過十本圍棋名著而成為圍棋高手,也沒有人可以憑藉一位武術名師而打遍天下無敵手,事實上,名師未必出高徒。同樣地,如果你認為擁有某些分析技巧/交易理論就可以參透市場,往往會「徒勞無功」,任何一種技術/理論,在訊息萬變的世界,都可能瞬間成為過去式,因此即使有過往成功的記錄,也只能當作參考。

如果一種分析技巧/交易理論沒有實踐的基礎,可以說是毫無意義,比如,一般情況下你並不可以用同等價值的加幣現金到香港的超市購買一罐可樂,你必須到兌換店先將加幣兌換成港元,才可以於超市進行這筆交易,雖然理論上加幣可以透過匯率計算得出同等價值的港元,但實際上,基於每種交易的達成條件都不盡相同,這個理論並不能進行所有交易。

你可以使用分析技巧/交易理論,但不要依賴,若然盲目接收某些分析技巧/交易理論,你就不會再思考出真正乎合自己的交易法則,你可能會慢慢迷失於云云分析技巧/交易理論之中。

在現今社會都是一樣,在剛畢業出來的第一份工作,你可以憑藉一張名校的證書爭取到一個工作機會,但十年後,那張名校的證書對你的職場發展或者已沒有多大的影響了,你必須表現出與別不同的辦事能力,才能更上一層樓或保留職位。如果你只是初涉股市,多看一些書是有幫助的,但在市場長期生存下去,就是你個人交易法則與策略的造化了。

在知識泛濫及訊息萬變的年代,技術漸漸貶值,技術型結構已漸漸被策略型結構吞併,就如本年經常聽到的假突破/假跌穿,這正是技術型交易者與策略型交易者角力的例子,如果沒有追求邏輯性的思維與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力,單靠技術,並不容易於現實市場中持盈保泰。

下回再續。

2013/10/08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二)

沽出 #0342 新海能源 8,000股 @ $4.96。

10月10日更新:
沽出 #8102 上海復旦 6,000股 @ $7.65。

10月16日更新:
買入 #1184 時捷 10,000股 @ $3.72,最小抵抗點 $3.61。
沽出 #1086 好孩子國際 10,000股 @ $4.19。

10月17日更新:
補回 #8102 上海復旦 4,000股 @ $7.90。

10月18日更新:
加碼 #1184 時捷 4,000股 @ $4.10,最小抵抗點更新至 $4.00。

2013/09/11

交易隨想 - 學習

他開始學習看圖表;
他開始學習畫趨勢線;
他開始學習分析成交量;
他開始學習分辦價格型態;
他開始學習使用黃金比例;
他開始學習研究市場週期;
他開始學習篩選市場資訊;
他開始學習設定交易法則;
他開始學習面對止賺止蝕;
他開始學習記錄每一筆交易;
他開始學習檢討每一筆虧損;

反覆學習過後,當不再是學習的時候,他才發現…
唯一不能透過學習掌握的,就是相信自己學習過的東西。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一)

今天恆指出現帶量一日反轉,明天會考慮沽出部份持股。

12 SEP 2013更新:
沽出 #2369 中國無線 10,000股 @ $3.21。
減持 #1086 好孩子國際 5,000股 @ $3.68。

13 SEP 2013更新:
買入 #8102 上海復旦 6,000股 @ $6.46,最小抵抗點暫為 $6.34。

2013/09/09

市況雜談_20130909

自8月初結束了6月尾展開的反彈走勢後,沒想到其後會出現兩波小型的突破行情,但行情歸行情,優於大市的股票始終還是不多。

可簡單看看自2月4日高位至今,恆指部份成份股的表現:

#0000 恆指:(-4.25%)
#0013 和黃:+6.36%
#0016 新鴻基:(-18.14%)
#0027 銀河:+44.95%
#0688 中海外:(-1.28%)
#0700 騰訊:+44.97%
#0857 中石油:(-20.98%)
#0939 建行:(-10.16%)
#1044 恆安:+10.98%
#1088 神華:(-21.14%)

可看到即使恆指已收復部份失地,除了 #0027 銀河娛樂 及 #0700 騰訊大幅跑嬴外,大部份股票仍然傷痕累累。

要把勝算提高,並跑嬴大市,相信集中「優於大市的股票」是較穩健的第一步,例如今年投入 #3888 金山軟件、#2333 長城汽車等趨勢明顯的股票作主力。包括我,很多股票作手喜歡尋找「轉勢股」,因為趨勢逆轉的回報通常都很可觀,成功撈底也令股票作手得到非筆墨可形容的快感…但是,很少人會意識到成功轉勢的機會往往不高,趨勢並未如我們心中方向前進,反而阻力重重,除非基本因素提早外傳,否則趨勢逆轉一般都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股票作手一般沒有耐性去觀察整個過程,並尋找正確的買點。在短期而言,買入「疑似轉勢股」或能提高獲利,將走勢拉長至半年至一年,回報卻未必如此可觀。

因此,在建立部位時,將其過去三個月至一年的走勢與恆指比較一下,檢視其不同時期的趨勢變化,中長期而言相信會將你的勝算提高不少。

市況每一天都在變化,中國沒想像中的熊,歐美也沒想像中的牛,有些同事在七八月投資美股白忙了一場,有些更在港股開了淡倉帶來虧損,他們希望我提一點意見,基本上我是不太清楚他們的交易狀況,所以我只好重提老話,集中你熟悉的市場/ 股票,改善交易的法則,盡量客觀一點平常心看事情,每個市場都有其週期,不要太在意一時的趨勢,集中一個市場並不見得很輸蝕,集中有集中的好處,分散亦然,但如果投入美市會影響你的工作表現,可免則免了,如果投入股票市場會影響你的生活或情緒,應暫時放下專心工作,交易的機會千百年來不斷出現,但你的人生只有數十年,不值得讓股市控制了你的人生,把對股市投入的熱情用於工作或家庭,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七月份 #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被證監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將公司清盤,有同事因買入而受到心/生理的影響,此事件令我有些體會,遲些分享一下。

2013/09/06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

沽出 #2369 中國無線 10,000股 @ $3.08。

買入 #0342 新海能源 8,000股 @ $4.90,最小抵抗點暫為 $4.70。

2013/09/02

初探指數系統與牛熊證交易法則(上)

年初開始我研究指數系統,源於意識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希望能於中大型跌勢中做一點對沖或沽空。在五至六的跌勢中,以及六至七的升勢中,我嘗試運用該系統做了一些牛熊證交易,績效暫算不錯。在研究系統的時候,我發現有幾個於長期交易中須注意的事項,可以在此分享一下:

以下是跟據恆生指數的牛熊證交易系統的研究所得:

1. 槓桿不要大於10倍 - 沒有人所做的交易決定都是100%準確,而我的系統亦只能做到接近42%的勝率,股票作手必須明白,市場不會只給予一至兩次交易機會,能於長期交易中持盈保泰,必須盡量排除一次性悲劇式虧損,在我系統回測中,由2003年至今共有79次虧損及57次獲利的記錄,如下:

虧損30%-40% 共 5次
虧損20%-30% 共 11次
虧損10%-20% 共 34次
虧損0%-10% 共 29次
獲利0%-10% 共 12次
獲利10%-20% 共 8次
獲利20%-30% 共 6次
獲利30%-40% 共 6次
獲利40%-50% 共 3次
獲利50%-100% 共 15次
獲利100%-200% 共 6次
獲利200%以上 共 1次

虧損不超過20%有63次 (佔79次虧損的80%),雖然虧損20%必須賺回25%才能彌補,但槓桿發揮了作用,而獲利超過20%有37次(佔57次虧損的65%),已足以彌補虧損的部份,當能夠控制大幅虧損的比例,加上適當的槓桿,便能於長期交易中持盈保泰。

相反,如果我把槓桿放大至20倍至30倍,績效明顯差距甚遠,如下:

由2003年至今的績效:
5倍槓桿:獲利309倍
10倍槓桿:獲利3,277倍
15倍槓桿:獲利2,770倍
20倍槓桿:獲利191倍
25倍槓桿:虧損90.1%
30倍槓桿:虧損99.8%

可看到槓桿與績效呈不對等拋物線狀,10倍槓桿是最接近「獲利均衡點」,槓桿超過20倍後績效逆轉急跌變成虧損,由此可見使用過大槓桿對於長期交易而言並非良策,交易者的本金及獲利極可能於短期內沫於悲劇式虧損之中,俗語有云「凡事太盡,緣亦早盡」。

2. 限制資金投入 - 交易牛熊證其中一個好處是劵商同時設有一定數量且相等的買賣盤,交易者可隨時作買賣不用害怕無人放售或承接,以我所見,匯豐、渣打、花旗、法巴的買賣盤數量是最大,能承接較大的交易數量,即便如此,同一時間買賣盤的交易數量始終是有限的,想大手買賣並非易事,大手買入亦可能觸動了劵商的神經,隨時殺你一個措手不及。在客觀及主觀兩個環境下,你的資金投入已被大大的限制了。

我認為,每次資金投入最好不要超過50萬,事實上,投入50萬買牛熊證並不是個低調的數字,加上槓桿效應,一旦蒙受虧損,絕對可以令你血本無歸。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結論,買賣牛熊證的本金,在長期交易與獲利的意義上並無正比關係,交易者並不會因為投入本金越多而得到更多好處,只要交易者利用有效的法則與策略,即使本金小,依然有相當好的回報。

以上提及10倍槓桿於2003-2013年的獲利是3,277倍,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唧唧稱奇,而事實上,在本金上的限制下,最終的獲利可能會下跌9成以上,簡單來說,可能連328倍都沒有!

假設交易本金為$50,000,無資金投入限制,這十年間的獲利是1.64億 (3,277倍)。

如果資金投入限制為$500,000,交易本金亦為$5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只有$700萬左右 (約142倍)。

如果資金投入限制為$500,000,而交易本金如下,這十年間的獲利會變得更為有趣:

交易本金亦為$1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545萬左右 (約544倍)。
交易本金亦為$2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630萬左右 (約314倍)。
交易本金亦為$3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672萬左右 (約223倍)。
交易本金亦為$4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690萬左右 (約172倍)。
交易本金亦為$5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700萬左右 (約142倍)。
交易本金亦為$10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770萬左右 (約76倍)。
交易本金亦為$50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890萬左右 (約17倍)。

可看到本金越小,績效似乎越高,除非能將勝率大幅提高,否則交易本金投入越大並不會帶來成正比的回報。

可能會有人細心發現,分開兩筆交易本金能有更好的獲利,比如用兩筆$10,000的交易本金,十年的獲利是545萬 x 2 = 1,090萬,相比$20,000的交易本金獲利630萬高出460萬或73%。

數理表面上是說得通的,但要注意,當你的獲利越來越多,你的資金投入限制已非50萬了,而是50萬 x 2 = 100萬,如果是這樣的話,交易本金$20,000,而資金投入限制改為$100萬,這十年間的獲利為$1,083萬左右,得到的回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我並不是很熟悉衍生工具的操作,也沒有看過相關書籍,以上論點都是慢慢地研究得來,如果對以上論點有任何意見,請不要吝惜交流一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