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05/15

量化投資 (QUANTITATIVE INVESTING)

自從在2011年開始開發交易系統後,我內心不住有著一個疑問,我所用的法則是否屬於技術分析一門?我沒有用平均線、沒有用RSI等技術指標、也沒有用圖表;我用的是跟據股價及成交量做的慨率測試、一些簡單的統計及數學模型、風險評估等等去決定交易,在不久前,我在港股博奕系統的聊天室問了相同的問題,但還是沒有答案。

但最近,我從一本書及一個人找到答案,那本書叫「HOW TO MEASURE ANYTHING」,中文版叫「如何衡量萬事萬物」,是一本有關如何利用符合經濟效益的衡量方式去降低決策風險、排除不確定性的書籍,雖然不能將此書納入財經書籍,但這本書強化了我對「不確定性」與「風險」的理解及貫通了一些我在思考交易法則所遇到的難題。至於那個人叫 西蒙斯 JAMES SIMONS,曾經是一位數學家,現在是一位私人對沖基金的合夥人,有一本出版了很久的書叫「戰勝畢菲特的隱世股神」(但我沒有看過),所說的人就是西蒙斯,西蒙斯可說是量化投資的表表者,其對沖基金「大獎章基金」的年均複合增長達40%,遠遠超越畢菲特的28%,以及彼得林區及索羅斯的30%。

所謂「量化投資」,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數學模型去進行交易決策,為複雜的市場動向定義出合理的指標,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在於驅除個人對於市場的主觀情緒,將交易者的判斷偏差減到最低,無論是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一般人往往無法擺脫個人的主觀情緒比如過度樂觀或悲觀,又比如對圖表的理解等等,並大大增加判斷錯誤的機會,而「量化投資」則利用更科學更理性的方法去排除這些主觀情緒所做成的偏差,並建構出一個比較客觀的指標,以幫助交易者作出決定。

但必須明白「量化投資」與「機械式操作」是兩件事,「機械式操作」可以是主觀操作,比如 RSI跌至30就買入,升至70就沽出,這個模式是可以沒有任何理論支撐的,而「量化投資」則透過均值模型、獲利/止蝕定價模型、資金/風險管理模型、慨率/績效評估模型等等來支撐交易者的投資理論或決定,交易者會先檢視這些模型才去決定買賣,而「機械式操作」一般人都只是浮於「不要問只要信」的交易模式,也往往因連續虧損而打擊心理與績效。

而我運用的或者只是較初階的量化投資方法,現時大部份世界級的量化投資交易者都是以超頻交易去獲利,這需要利用程式、較高階的電腦配置與及更宏大的資訊量才能實踐,對一般散戶而言是比較高門檻的。


待續....

6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