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02/23

純粹記錄 - 阿里爸爸

雖然沒有交易過,但看到其私有化的消息,做了其基本面與價量的分析,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有人看好,有人看淡。

值得留意其每股盈利的增長與股價的背馳,表面看來是令股票作手們好淡爭持的主因,若深入一點看,多年來其每股盈利複合增長率維持於約20%,而每股現金率約25%,即使其在市場地位上擁有較多的優越性或領導性,這樣的增長速度確實難以長期獲得較高估值。再看看2009年升勢頂部的股價,約$21.00港元,而當年每股盈利為$0.228港元,按年倒退12%,即是說其市盈率高達90倍,試想想市場能接受這樣的估值嗎?

沒錯,阿里巴巴的基本面多年來是不過不失,但它平平無奇的表現確實沒有成為飈股的條件;除了基本面,價量上也能看出,市場對它的估值有何判斷。

事實上,2009年它升得實在太多了,而之後股價只是慢慢回歸市場給予它的合理估值(#1211 比亞迪也是同樣的情況)。

曾聽說過一個事半功倍的處事法則,先確定你的目標(終點),再確定你的位置(起點),然後尋找達到目標的方法,最後選最快最可行的方法去做;交易也是一樣,買進之前,最好先跟據基本面與市場趨勢做一個初步估值,確定股價至少不高於此估值太多,繼而隨價量及技巧而為之,這樣做應可大大避免迷失於市場或增長的錯覺之中。

2012/02/22

純粹記錄 - 我們都連動了

經過個多月的價量整固,油氣管道股與兒童產品股的姊妹股終於都連動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成交量明顯比近月巨大,對於因近日走勢調整壓力而忐忑的股票作手可說是打了一支強心針。


2012/02/20

純粹記錄 - 非常接近歷史高位的股票(下)

#0052 大快活 與 #0573 稻香,同屬餐飲業,但客戶類別不同,早前回鄉探親,跟親友周圍走走,發現很多港式連鎖餐飲店已進駐當地市中心,價錢也不平,跟香港差不多,但食客似乎不及香港的多,可能價錢相對較貴吧。

其實除了#0052 大快活、#0573 稻香,#0341 大家樂亦是近期接近歷史高位的股票,只是相對前兩者,#0341 大家樂似乎溢價較高,數據上沒有姊妹股 #0052 大快活吸引。

餐飲業股類的溢價似乎較高,多年來的市盈率是20以上,惟#0052 大快活是較低。去年「最低工資」、租金上調及食材價格上升的影響,此版塊中期盈利普遍都有倒退,但經最近半年售價持續調整後(我覺得升幅都幾驚人),下半年盈利或會有所回升。

股息率大都在3%左右,不算吸引。每股現金都是正數,約10%-20%不等。而#0052 大快活 與 #0573 稻香之所以較為吸引,是在於其營業額或盈利增長放援後,其股本回報率都能維持甚至提升,反映其成本及資金控制方面比較出眾。

價量觀點上,#0052 大快活 與 #0573 稻香的週走勢績效是較佳,#0052 大快活最近一次升勢於去年六月初展開並於九月中結束,直到今年一月尾再次出現價量互動;而#0573 稻香於去年八月尾至十一月中曾有一次價量交易,今年一月初再次出現價量互動買點。圖表方面始終不太擅長,感覺上#0052 大快活是較似平台底突破,而#0573 稻香則較似四年期典型帶柄咖啡杯型態。



#0984 永旺,是香港吉之島的母公司,近年於香港的業務增長不俗,亦積極開闢內地市場,回鄉期間亦逛過內地分店,顧客很多,裝潢亦保持香港分店的水平,相信超市文化已慢慢成為內地居民生活的一部份。

與#0980 聯華超市相比,#0984 永旺的稅後盈利及股本回報增長率令人鼓舞,而中期業績增長90%,當中包括投資物業之公允值增加,每股現金方面為約$8.21港元,過去股息率約2%左右不算高。數據上吸引度與#0980 聯華超市相約,#0980 聯華超市股價相對較便宜,而#0984 永旺則是增長吸引。

價量觀點上,週走勢是較佳,於去年十月尾出現價量買點,圖表不好看,但過去數年都是處於上升趨勢上,即使去年熊市調整亦不多,也沒有破壞其趨勢,雖然爆炸力不及很多股票,但平穩是它的賣點。


達人兄提及的#2313 申洲國際最近亦突破了歷史新高,價量買點已於一月中出現了,只是突破新高時並沒有出現突破性的成交,基本面是沒問題的,但暫時我會放在觀察名單當中。

至於成立模擬組合方面,還在考慮中。

2012/02/17

純粹記錄 - 非常接近歷史高位的股票(上)

最近,有一些走勢上值得注目的股票,其股價已突破或非常接近歷史高位(非單純的52週新高),從基本面看,不論是行業增長勢頭強勁,還是其創造盈利的能力,在非牛市後期的情況下,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大都有其亮點;從技術面看,通常這些股票的成交量會放大並比平常交投顯著增加,再而出現價量異動的買進訊號,而創歷史新高的股票表示再沒有虧損的持股者,沽壓較少,買入後被套牢的風險相對較少。

這些股票當中,有幾支基本面及技術面看起來比較吸引的股票:

#3777 中國光纖網路系統集團有限公司為中國最大的光纖活動連接器生產商。為電信網路營運商、廣電通信網路營運商以及專用通信網路營運商提供訂制產品及解決方案。集團主要客戶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有線電視營運商。根據賽迪的資料所示,集團的光纖活動連接器於2010年的銷量佔中國光纖活動連接器總銷量18.6%。

2011年上市新股,數據方面,中期業績不算太好,每股盈利約0.137港元,純利只是增長 7.3%(是基數較大?)。每股負現金約0.15港元,未有派息記錄,過去三年沒有虧損,三年的盈利複合增長約50%,算是不錯,業績能否持續要看國內寬帶網絡發展的勢頭,暫時看似樂觀。

月走勢上,去年十月開始出現價量交易,持股至今獲利約95%,日走勢及週走勢績效也很好,今天價量再度有所突破,出現建議買點(自一月開始已是第十一次),因為上市時間較短,暫時用日走勢做交易。

以週線圖表看,似是典型帶柄咖啡杯型態,到底會否成為 CANSLIM 強勢飈股?拭目以待。

C:暫未見驚人季度增長。

A:中國光纖公布,首九個月未經審核綜合銷售額按年增長52.5%,至9.05億人民幣(下同)。若以過去股本回報率推算,今年增長應該不錯。

N:產品不了解,因「十二五」出現新增長勢頭,營業額及股價創新高。

S:大股東持股量約63.91%,流通股量為4.39億股左右(約291,610手,每人買10手,29,000個人已買完?機構投資者點買貨?)。

L:屬強勢股,亦具行業龍頭地位。

I:暫時沒有大型機構投資者買入(市值不夠大?)。

M:現時市場氣氛良好。




相關新聞:

1. 中國最大的光纖活動連接器生產商 - 中國光纖網絡系統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四方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之母公司; 股份代號: 3777)欣然宣佈獲國際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評選為「2012中國最具潛力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15位,反映公司盈利、銷售增長及股本回報率表現出眾。

此次是《福布斯》中文版第八次進行的潛力中小企業評選,對總計超過10,000家2010年銷售額在500萬元至10億元人民幣之間、主營業務在中國大陸的中小型企業進行了研究篩選。排名乃根據企業的增長性指標(銷售增長率及利潤增長率)、回報率指標(總資產回報率及淨資產回報率)、盈利性指標(淨利率)和規模指標(銷售收入總額及淨利潤額)進行複合及加權計算,並根據企業於2011年的經營狀況進行調整,從而得出排名。 

中國光纖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孔敬權先生表示:「集團對於是次獲選《福布斯》雜誌『2012中國最具潛力上市公司』深感榮幸,也代表著國際市場對中國光纖的關注及認可。集團將繼續加強自身的盈利能力,致力締造更佳業績以回報股東的支持。」

2. 在2月16日舉辦的「2012年寬帶中國戰略服務信息化推進大會」上,工信部相關領導則介紹,2012年工信部將把推進實施寬帶中國戰略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積極推進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同時,促進上網資費下降。同時還將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推進3G和光纖寬帶網絡發展,擴大覆蓋范圍;以「提高網速、惠及民生、增強覆蓋」為目標,實施寬帶上網提速工程;并繼續推動建立普遍服務資金,深入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和信息下鄉活動。而在具體發展目標上,上述負責人表示,爭取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帶寬達到20兆以上,農村家庭達到4兆以上,東部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家庭達到100兆。

3.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郭浩介紹,截至2011年底,中國電信在南方21省的城市地區寬帶線路20兆帶寬接入覆蓋率已經達到70%,北方10省也正在全面推進寬帶建設。根據中國電信「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工程的規劃,中國電信計劃三年內實現所有城市光纖化,用戶的接入帶寬將在3至5年內逐步提升至10M、20M,甚至100M,資費在3年左右迎來「跳變期」。在「十二五」末,南方城市地區實現家庭和政企用戶光網全覆蓋,光纖入戶超過1億戶,位居世界領先。

4. 中國在「十二五」計劃中規畫,2014年光纖用戶數要達5,000萬戶,2015年底前使用光纖的家戶數要達2億戶。但在2010年底,中國光纖用戶僅有1,800萬戶,在家庭中的滲透率為4%;2011年光纖用戶估計為2,700萬戶,滲透率為6%,離十二五計劃的目標用戶數尚有一段差距。

5. #3777 中國光纖公布,首九個月未經審核綜合銷售額按年增長52.5%,至9.05億人民幣(下同)。當中,光纖活動連接器銷售升60.2%至8.78億元。國內銷售增102%至8.6億元,海外銷售則大幅倒退72.6%。

2012/02/13

從今開始,好好管理強積金戶口

幾乎所有人都是同時投資於股票及基金(包括強積金),然而關注股票績效的人遠比關注基金績效的人多,加上傳媒經常評擊強積金的過往績效與制度弊端,造成大眾對積金潛在回報的忽視。

金融海潚之後,我開始認真研究並建立股票的交易法則,發現個股的價量法則亦能同時適用於指數,但除了衍生工具及指數基金外,我們是不可能對指數進行交易,由於我不懂衍生工具,我開始尋找指數價量應用的方法,最後歸納兩種主要用途:
  1. 大市趨勢的確立與觀察
  2. 基金買賣參考
這次只談論「基金買賣參考」,若有留意強積金的基金績效,你會發現這四年間基金的表現相對07年只是輕微增長(有很多是沒有增長),幾乎所有都未能突破07年的最高價格(當然恆生指數亦然),雖然如此,由09年3月突破開始到11年6月牛市結束,進取型基金的普遍表現介乎70%-100%之間,其實已是不錯,算是跑嬴恆指升幅,只要懂得利用指數價量作指標,加上適當運用基金的轉換機制,退休時老有所依並非不可能。

07年的大牛市是由02年10月左右開始的,以著名的VALUE PARTNER惠理價值基金為例,當時的價格為每單位約$41美元,直到07年11月牛市結束時的價格約$192美元,淨增長約370%,而09年3月至11年6月的牛市,基金價格由約$106美元升至約$226美元,淨增長約113%,只要能跟隨大市價量操作,兩次牛市的總增長為約900%,遠高於其基金由02年至11年約400%的增長。

普遍人的就職期為24-65歲,約為42年左右,假設30歲時強績金本金為10萬元,每三年為一個牛熊週期,而基金表現為平均每週期70%增長,通脹率為平均每年4%,到66歲時,這10萬元的強積金會增值到約五千八百多萬元,若與4%通賬率掛勾,應該相等於現時超過一千四百萬的現金價值,假設你每月平均開支為2萬元(如果沒病痛,其實不需要用太多錢),也足以多生活幾十年了。


源於我的交易法則涉及很多操作的技巧,所以未必能適用於大多數人,因此我想了一個比較簡易的6%判斷方法,績效應會比放著不管為佳。

轉換條件有兩個;

條件一:每逢月尾計算一下最近兩個月的成交量(可參考Yahoo財經-恆生指數的每月價格),若成交量相對上一個月多出6%以上,而收市指數亦高於上一個月為高,除非出現條件二的情況,否則將強績金投入進取型基金。

條件二:每逢月尾觀察一下月線圖(可參考AASTOCK恆指月線圖),若發現指數低於10月平均線的94%以下 (即-6%),將強績金投入防守型基金。

基金表現通常是滯後於指數,所以不會損失太多,附上03年至11年模擬操作給大家參考。


純粹一點小分享,若發現有誤或更好的方法,不妨交流一下。

一直以來,強積金的表現之所以看起來強差人意,其實是因為沒有適當的管理,我們作為其中一位管理人(也是損益承繼人)是有一部份責任的,我們的焦點不應放在基金的選擇與限制上,而是正面一點去想辦法於這些限制中將績效優化,就如我們都受制於家庭背景、工作環境、個人能力下,但只要正面一點,我們一樣可以於這些限制中活得快樂,所以不要小看強積金的績效,只要好好管理,65歲開始你應該可以安享晚年。

2012/02/12

純粹記錄 - 太陽能股升勢結束?

或許因為經歷過2011年的慘痛教訓,由去年12月中的上升趨勢起點,到現時很牛的氣氛,大家面對交易普遍都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這是市場處於上升趨勢與下降趨勢「交接點」常見的情況,因此,這個階段是股票作手測試市場強度的最佳時機,從懷疑到相信畢竟需要過程,尤其是大型機構投資者,他們建立的部位很大,流動性是較低,所以他們比散戶更重視安全性,每一個決定的準備工作都不少,亦很仔細,不過有云「股市專修叻仔」,他們有時候也會被市場陷阱弄得狼狽不堪。

說回正題,週五太陽能版塊大幅調整,無一幸免。跌幅最大的是 #3800 保利協鑫,下跌了11.15%,日走勢看起來疑似「一日反轉」,其實非然,當日的高點沒有突破上一個交易日的高點。#0712 卡姆丹克太陽能同樣跌幅較大,#0750 興業太陽能跌幅則較少,可能是因為業務性質不同。

但我認為,太陽能股無論以日走勢還是週走勢,只是接近最小抵抗點,還沒有明確的沽出訊號,若以價量齊升的法則,其實可視為一個加碼點(週走勢)。在這個「交接點」時刻,如此巨量的成交(無論是相對值及絕對值)並不是一般散戶可以造成的,若然相信中期趨勢是向上,大型機構投資者可能會把握這些機會(大量散戶因恐慌出脫持股)重點收集。簡單一點看,它們現時的股價依然站於上星期的收市點之上,我認為還未到達危險的臨點,當然保險一點獲利離場觀望也是可以的。


2012/02/09

純粹分享 - 荒島,蘋果樹,與木筏

九把刀的文筆未必是最好,但他寫的都很客觀,有的令我深深感動。

交易法則對於每個人有不同的演繹,即使我們研讀Jesse Livermore, Nicolas Darvas, William O’Neil等成功股票作手的交易理論,並不代表我們會飛黃騰達;即使有人能因此飛黃騰達,並不代表能帶領所有股票作手都一樣。

雖然我們都處於同一個市場,可是我們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就如故事中的100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會進步。


荒島,蘋果樹,與木筏 - 九把刀

有一艘船遇上暴風,船翻了,有一百個人漂流到一百座小荒島。

每一座小荒島上都只有一棵蘋果樹,有的蘋果樹粗些,有的蘋果樹瘦點,相同的是每天這些樹都會結一顆小蘋果,只要摘下吃掉,就不怕餓死。

於是日出日落,所有人每天吃著蘋果,眼巴巴地看著海平面出現奇蹟。

日復一日,無人前來搜救。

終於有一個人火大了,他憤怒地砍掉了自己荒島上的蘋果樹,做成了一艘木筏,航向了大海彼端。出發前,他怒吼:「他媽的誰想一輩子困在這裡!」此後頭也不回。

其餘九十九個人在各自的小荒島上,將一切看在眼裡。

有人說:「太帥了,我也要跟他一樣!」
有人說:「太愚蠢了,看那木筏的樣子就知道必沉無疑。」
有人說:「希望他成功,帶人來救我們!」
有人說:「別學他,他只是想耍帥,他只是想跟我們不一樣。」
有人說:「根據我的分析,他肯定是崩潰了,自我毀滅型的人格。」
有人說:「大家別衝動,讓我們姑且觀察幾天。」
有人哭了,大叫:「謝謝你!謝謝!」

更多人不發一語。
對他們來說,觀察總是比行動重要。

打第一個人離開荒島群後,九十九個人漸漸有了改變。 
有人立馬猛幹,著手砍樹,製作木筏。
幾天後,第二批砍樹造筏出海的人一起出發了,共有十人。

有人還沒脫離大家視線就翻船了,有人過了幾天以屍體的方式漂回來了,有人勉強游泳回來只剩半條命,從此在光禿禿的荒島上祈求別人施捨他蘋果渣渣。

只有一個人跟第一個人一樣,永遠消失了,也不曉得回到家了沒,抑或是沉在屍體漂不回來的深處。
  
這次出海帶給剩餘八十九人的,有鼓舞,有打擊,有恐懼,有更謹慎的想法。

有人照樣砍樹造筏。

有人明明沒膽子砍樹造木筏,卻裝做很想造木筏,嘴巴說自己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想等蘋果樹壯一點再動手。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吹噓自己總有一天會砍樹,但什麼也沒改變。

有人兩天才吃一顆蘋果,將多出來的蘋果保存下來,試著在少少的土壤下種植新的蘋果樹,他們忍受著飢餓,祈禱小樹苗快快長大,長成大樹,如此他們就可以將其中一棵蘋果樹砍倒做成木筏,另一棵用來繼續生產蘋果,以供保險。

他們知道冒險不是自己的風格,但困在荒島也不是自己期待的命運,可是他們願意花時間儲備旅行所需的必要資源。

這是兼顧現實的代價。畢竟,等待也是行動的一部分啊。

有人同意想種兩棵蘋果樹的人的縝密心思,但不同意他們低落的效率。

於是這些人開始在岸邊練習用衣服捕魚,他們認為如果能夠在海中捕魚,比起種蘋果樹要快多了。

有人學會,有人學不會。

有人認為冒險航行基本上沒錯,但萬一發生船難回不了最安全的荒島就太划不來,所以他們開始用樹葉編織繩子,打算製造出一條可以連結木筏與荒島之間的安全索。

他們用來確認安全索是否堅固的時間,比確認木筏是否紮實還要多得多。
  
有人夠膽砍樹,卻不會造木筏,於是他們在砍樹前花了一番心思向別人討教,並研究如何製作出更紮實的木筏。

這些人裡,有人認真研究,有人假裝認真研究,有人只是喜歡一起討論的氣氛。

當然也有些人一直學不會造木筏,只是不斷哀求別人幫他做一艘。

有人覺得團結就是力量,所以鼓吹大家將日後打算砍倒的樹通通集合起來,造成一艘更強壯的大船。

不過他們對誰夠資格當船長,花了更多時間爭論。

有人慢慢打消出海的念頭,他們開始欣賞荒島的美,欣賞大海日出日落的壯麗,珍惜唯一一棵蘋果樹給予的生命滋潤,慢慢的,他們了解這座小荒島可以是荒島,也可以是永恆的家,一切端賴自己抱持的態度。

對他們來說,不出海是有點遺憾,但留在島上也很滿足。

有人雖然打定主意留在荒島上,卻想讓自己的後代將來有一天可以冒險出航,於是他們開始儲存蘋果,栽植果樹,學習造筏,請益補魚,等到下一代同樣學會這一切時,他們將提供最棒的木材,以及最豐沛的魚果乾糧。

有人覺得能否真正出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出海本身就是一個夢想」,夢想太棒了,不拿來利用未免可惜。

所以這些人開始鼓吹出海對人生的重要,歧視只想待在荒島度過餘生的人的可悲心態,他們在荒島間教授心靈成長,告訴你只要每個禮拜支付一顆蘋果就可以來上課,分享對出海的期待與幻想,如果你拉一個新朋友來上課,每次可以得到十分之一顆蘋果作為獎賞。

這些人除了整天聚在一起又哭又笑之外,什麼也沒做。

有人整天對大家砍樹與不砍樹的行為品頭論足,他們自詡是落難者中最聰明的一群人,所以意見也特別繽紛,往往一針見血。

他們瘋狂批判第一個冒險出海的人,評斷他若非譁眾取寵,要不然就是他自知砍的那棵蘋果樹原本就特別粗壯,是天生的神樹,只是故意不說,出海對第一個人根本談不上冒險,還有點投機取巧。

這群人更對後來十個跟著出海的人落井下石,認定盲從一個白痴出海,只有比白痴更白痴。

你若問這群智商最高的人到底砍不砍樹,他們只會冷笑:「我有一個朋友,他是砍樹造船的天生高手,還會觀星相辨方位,測海風預氣象,徒手補魚,況且他內力驚人,只要戴著鐵手套就連鯊魚都可以幹掉,要是他在這裡啊?早就帶著所有人脫險了,哪輪得到第一個人出海裝酷,只可惜……」

他們永遠不會正面回答你的問題,因為荒島上沒有網路。

漸漸的,又有人陸陸續續出海了。

有人一邊唱歌一邊航行。
有人一邊捕魚一邊航行。
有人一邊吃著儲存已久的滿船蘋果一邊航行。
有人一邊航行,一邊摸著越來越不夠用的安全索,不安地計算機率。
有幾個人擠在一艘大船上,彼此打氣,分工合作。

當然,絕大多數的人不會造木筏,也學不會。

學不會造筏,也找不到可以依賴的夥伴的大木筏,出不了海。

他們有的快樂待在荒島上,有的不快樂地待在荒島上,有的不知道自己快不快樂,也沒特別想過關於快樂與否的哲學問題。

他們在荒島上,對著出海航行的人用力揮手。

有人大叫:「再見!再見!我們會為你們祈禱,一路平安,找到回家的路!」

也有人譏嘲:「真是一群自以為是的笨蛋,真以為靠那種木筏就能回家?」

許多人沈默不語,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或者他們一開始就知道,冒險出海與否其實無關對錯,一切只是選擇。
他們凝視著大海。

但不說話的大海,不會給予不問問題的人任何答案。


原文網址:http://www.giddens.tw/blog/post/36116143

2012/02/08

淺談交易法則該具備的原素(終)

5. 具有關鍵性的技巧

交易法則其中一項追求是具人性化的操作技巧,而並非華而不實的買賣計劃。每支股票都有著繁多的資訊,技術指標亦林林種種,除非是主力從事股票交易的工作者,否則普遍散戶都不能一一檢閱,並投放太多的時間。

股票作手需要考慮股票資訊與技術指標的重要性與優先性,然後進行分析及過濾,並設定一些關鍵性技巧,這裡所說的技巧並非單純的買賣技巧,而是指處理股票資訊與技術指標的功力,簡單來說,「目標為本,不區小節」。較資深的股票作手,透過過去的實戰經驗,很容易就辨別出資訊上的重要性,可惜能實踐的人只是小數。

對我而言,資料及指標簡略分為三類:實質性、非實質性與可省略。

實質性資料及指標:
  1. 股價
  2. 成交量
  3. 價量異動
  4. 市場走勢
  5. 每股盈利增長率(包括扭虧性盈喜)
  6. 「一日反轉」型態
  7. 止蝕點及最小抵抗點
  8. 毛利率
  9. 稅後經營溢利增長率
  10. 股本回報率
  11. 複合盈利增長率
  12. 負債及現金比率
  13. 機構投資者持股量
非實質性資料及指標:
  1. 相對估值
  2. 業務擴展
  3. 新產品
  4. 姊妹股走勢
  5. 相關新聞
可省略資料及指標:
  1. 非客觀分析文章
  2. 大行買賣報告
  3. 具利益衝突的專家評論
  4. 股東減持/回購
  5. 相對強弱指數
  6. 移動平均匯聚背馳指標
  7. 保力加通道
  8. 市盈率/ 市賬率
我現在只聚焦於實質性資料及指標,當中有一部份更是我交易法則的結構性原素,而非實質性資料及指標只是輔助,通常有時間才會研究一下,可省略的幾乎不看。我檢視過去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對資訊權重的研究已有點認知,現在我花費在資訊的時間比過往幾年大幅減少,績效反而比過去都要好,作為交易法則的管理者,資訊的過濾是非常重要,正如成功企業的管理者通常都是TIME、COST、QUALITY的達人。

每個人都可以跟據其交易方式設定其關鍵性資料及指標,以確保能夠與交易法則之間的「溝通」,若股票作手無法理解哪些資料及指標對其交易法則的影響,就會浪費很多時間於收集及閱讀於對其法則毫無意義的資訊上,更可能令交易績效不進則退。

我相信每類資料及指標都有其意義,但不代表對你的交易法則同樣具有意義,當你覺得每類資料及指標都重要,只會令交易運作見樹不見林,假以時日,你會與大量的資訊糾纏,沒空間去檢討及改善交易的績效,距離目標越來越遠。

交易法則該具備的原素的分享暫時到此為止,總括而言,以上幾篇所分享都是我過往檢討中較重要的發現,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因素,其實相輔相成,互有關聯,可能未必寫得順暢及全面,大家若有不同的見解,歡迎隨時交流。交易是個變幻無窮的領域,法則因人而異,沒有既定的標準,但如果你想改善交易績效的深度與高度,一定要花點時間去研究整固自己的交易理念,別讓辛苦工作賺來的血汗錢付之流水。

2012/02/04

淺談交易法則該具備的原素(五)

4. 能反映失敗的原因

這篇是承接上一篇「3. 能時刻檢視現況」的,很多股票作手認為做一個持倉表格,加上觀看圖表及相關新聞就已經足夠,當交易運作順利時,這樣是沒有問題的,但若然買賣法則運作時遇上矛盾,甚至交易出現連續虧損,就無法顯淺地反映失敗的原因。

若交易法則沒有包含一直以來的交易紀錄,沒有買賣的相關說明,也沒有關鍵性的技巧,當交易遇上問題,就無法解釋自己為何做了當時的交易決定(即使是沒有買賣行為)。

交易紀錄永遠是解釋交易法則來龍去脈的重要檔案,你會看到當時那些是既定的指標(硬法則),那些是人為的決定(軟法則),這些行為對交易做成什麼的影響及結果,你的法則能否跑嬴或緊貼該股的股價走勢,若然無法跟上是否該轉換交易方式或修改法則甚至放棄交易該股等等。

在失敗的時候,你要為自己的交易過程作出分析,然後給自己說一個GOOD STORY,就如裝修工程,可能會因為天氣地區人力資源問題而影響進度,即使客戶可能不理解,也必須因應當中的阻礙作出進度調整,時刻要清楚那些問題的原因再進行修正,向客戶解釋並達成妥協。

無法具體反映失敗原因的紀錄,可能會令交易法則停滯不前。

例如,我經常提及的「一日反轉」型態,原則上是一種「硬法則」,我察覺到有些股票經常性地出現這種型態,並降低了其交易績效,經過很多股票的反覆試驗,包括那些股的日周月走勢都嘗試過,最後發現有些股的個別走勢是不適用的,於是我對那些股的交易法則作出了調整,並強化其買賣次數、勝算及績效。

成功與失敗的股票作手其中一項分別在於其修正錯誤的能力,較資深的作手能將其失敗的經驗反映在交易法則之內,若然沒有適當的紀錄系統,交易可能會面對很多阻礙,更別說正確地作出買賣決定的調整了。

2012/02/03

淺談交易法則該具備的原素(四)

3. 能時刻檢視現況

股票作手經常在買入後擔驚受怕,即使是設定了止蝕點,卻沒有因此而減少壓力。每個人都明白,股票交易的風險非常之高,同時又沒有跟進股票的現況(除了股價),往往錯過了買賣的良機。

就如家居裝修一樣,業主總會頻繁地跟進其進度,並作出反應及意見;若交易後能時刻檢視股票的價量或技術走勢的現況,感覺便會更為安心了。

未能把握股票的現況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做記錄,或過份依賴即時分析工具,Jesse Livermore都有提及做筆記的重要性,而且盡可能自己親手做。

相信大部份的股票作手在交易前都搜羅了很多資訊才決定買入/沽出一支股票,只是太多個別的資訊恐怕會做成交易運作的混亂,說一點題外話,最近BLOG友CL兄開發的「港股搏奕系統」(非常建議大家使用),有一個很好的功能叫「一目板塊圖」,其中「一目」這個詞對於做記錄別具意義,當你想檢視持股現況時,你要翻看那些個別的資訊,又要再分析,又要做總結,十分費時,而且容易出錯,若然你能從一開始就建立一個「一目了然」的記錄系統,將所有重要的資訊同時反映在同一份記錄上,令相關法則有所依據,交易績效與心理壓力必然有所改善。

William O’Neil 書中(圖勝天下下卷 Page 223)亦有一張當年建議買入多姆石油的圖表記錄,無論以筆記還是圖文並茂,一個完善的記錄系統對於交易法則的持久發展都是正面的。

我習慣每天都會做一些記錄,多忙至少也會更新持股的一些數據,所以我很清楚自己的交易狀況。我會記錄每天的股價、成交量、相關新聞資訊、日週月走勢、模擬/真實績效、姊妹股走勢,買賣股價、止蝕點、加碼點等等,再而決定如何買賣(我不是純粹的程式交易,當中有人為的調整或決定),這樣做能促使交易法則與交易運作上的調和融合,更可以隨時檢視買賣失敗的原因,再而得以改進,不斷強化交易的績效。

以下是 #0669 創科實業的紀錄例子,純粹是文章參考,不涉及任何交易指示。


日常數據/交易記錄(一部份)


走勢比較/ 交易績效記錄


姊妹股觀察(石油類股份)

2012/02/01

淺談交易法則該具備的原素(三)

2. 具有適當的彈性

每一種基本分析及技術指標都是交易法則的一種限制,例如有很多人為PE/ PB設限、為股息設限、為RSI/ MACD設限、為ROE設限等等,設限太多無疑跟一部計算機沒有分別,市場亦極少出現基本及技術指標均佳而股價便宜的股票,而且受基本分析及技術指標所限越多,越容易成為市場的犧牲者。

記得07年是很多股票基本分析及技術指標均佳的年代,但一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最終有多少人是獲利?我不是其中之一。

我認為,交易法則是限制越少越好。考試會因為你讀懂了全部課本而獲得更高分數嗎?不會,你最多也只是獲得100分。而從市場中獲利是很難有100分的,獲利的關鍵在於了解哪些限制對該股是基準,哪些則只是參考,若能掌握這些關鍵限制,有60-80分並不是很難。

這樣算是否定基本及技術指標的意義嗎?不是,原於基本及技術指標與現實經常會有差落,若設限太死板,往往得不償失,我從未看過一種可以放於四海之內皆準的指標,例如止蝕,Jesse Livermore主張10%, 而William O’Neil主張8%,是既定標準嗎?我不認同,我大部份的止蝕點都設定於3-4%,就該股的慣性波動而異。

若然決定買入某股,必然希望獲得最大的回報,設限的彈性是非常鼓勵大家用心研究的,盡量做到設限越少而績效越好,交易法則並不是為了做一張佈滿眾多硬性基本及技術指標的圖表或報表,而是彈性地針對能於操作時有所跟據及失敗時有所比對的買賣指標,那些不能反映現況變動的所謂指標,對操作完全沒有幫助。

例如#0700 騰訊控股,若然為PE設限,跟本沒多少人會買進,但其年均70%的盈利增長率卻是反映此股現況的其中一種指標,若要待10-20倍才決定買入騰訊,上市到現在不曾有過這個機會。

再看看一個硬性指標例子,10月均價線通常被用作最後買入及賣出的指標,其理論是突破10月均價線買入,跌穿10月均價線則賣出,對部份股票來說是有效的,但並不是每支股票都適用,可以參考以下兩張圖表。



具相對性質的指標能給予交易法則適當的彈性,比如#0700 騰訊控股08-09盈利增長相對同比增長89%、#1114 中國華晨09-10轉虧為盈並相對前五年的盈利大幅增長、#0573 稻香集團成交量對比過去12個月大幅增加50%以上等等,都對交易有相當啟示性。

有云:「成功的人看見機會,失敗的人看見障礙。」,少用一致性的準則,多參考相對性的準則,調整交易法則的彈性,減少無謂的限制,對交易績效會自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