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02/01

淺談交易法則該具備的原素(三)

2. 具有適當的彈性

每一種基本分析及技術指標都是交易法則的一種限制,例如有很多人為PE/ PB設限、為股息設限、為RSI/ MACD設限、為ROE設限等等,設限太多無疑跟一部計算機沒有分別,市場亦極少出現基本及技術指標均佳而股價便宜的股票,而且受基本分析及技術指標所限越多,越容易成為市場的犧牲者。

記得07年是很多股票基本分析及技術指標均佳的年代,但一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最終有多少人是獲利?我不是其中之一。

我認為,交易法則是限制越少越好。考試會因為你讀懂了全部課本而獲得更高分數嗎?不會,你最多也只是獲得100分。而從市場中獲利是很難有100分的,獲利的關鍵在於了解哪些限制對該股是基準,哪些則只是參考,若能掌握這些關鍵限制,有60-80分並不是很難。

這樣算是否定基本及技術指標的意義嗎?不是,原於基本及技術指標與現實經常會有差落,若設限太死板,往往得不償失,我從未看過一種可以放於四海之內皆準的指標,例如止蝕,Jesse Livermore主張10%, 而William O’Neil主張8%,是既定標準嗎?我不認同,我大部份的止蝕點都設定於3-4%,就該股的慣性波動而異。

若然決定買入某股,必然希望獲得最大的回報,設限的彈性是非常鼓勵大家用心研究的,盡量做到設限越少而績效越好,交易法則並不是為了做一張佈滿眾多硬性基本及技術指標的圖表或報表,而是彈性地針對能於操作時有所跟據及失敗時有所比對的買賣指標,那些不能反映現況變動的所謂指標,對操作完全沒有幫助。

例如#0700 騰訊控股,若然為PE設限,跟本沒多少人會買進,但其年均70%的盈利增長率卻是反映此股現況的其中一種指標,若要待10-20倍才決定買入騰訊,上市到現在不曾有過這個機會。

再看看一個硬性指標例子,10月均價線通常被用作最後買入及賣出的指標,其理論是突破10月均價線買入,跌穿10月均價線則賣出,對部份股票來說是有效的,但並不是每支股票都適用,可以參考以下兩張圖表。



具相對性質的指標能給予交易法則適當的彈性,比如#0700 騰訊控股08-09盈利增長相對同比增長89%、#1114 中國華晨09-10轉虧為盈並相對前五年的盈利大幅增長、#0573 稻香集團成交量對比過去12個月大幅增加50%以上等等,都對交易有相當啟示性。

有云:「成功的人看見機會,失敗的人看見障礙。」,少用一致性的準則,多參考相對性的準則,調整交易法則的彈性,減少無謂的限制,對交易績效會自有所幫助。

3 則留言:

  1. 有朋友提點過我,交易規則不用多,最好一張紙寫完(字體較大),
    但是要非黑即白,易於執行及檢討。
    貼在電腦旁,trade 之前望一下。

    減少「無壓力下犯錯」是重點。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黑即白的規則算是關鍵性技巧,是硬規則,也要兼顧軟規則,軟規則沒有指定的標準,例如選擇日週月走勢作交易也是軟規則之一。

      刪除
    2. 同意。有「軟規則」亦很重要。
      Darvas 提及他對股票有「感覺」,看得出走勢似升還是跌。
      Livermore則提及「股票作手的不詳預感」(在有明確的轉勢訊號前)
      (隨風就是根據個股特質的「彈性止蝕位」,哈哈)

      歸根到底是軟規則。
      軟規則很重要,但是沒有硬性標準,
      要憑經驗累積及不時檢討修正。
      有點像研究理科及文藝的分別。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