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5/08/13

價量交易記錄 2015 (8月)

2014年8月12日更新
3月現金總值:$323,242.57 > $435,210.90 (+34.64%)
正股倉 (港股):$180,000.00 > $271,800.00 (+51.00%)
正股倉 (美股):$70,000.00 > $78,470.00 (+12.10%)
牛熊證倉:$73,242.57 > $81,940.85 (+11.88%)
7月儲蓄 : $3,000.00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總資金投入:150,000.00

至今績效 (3.58年):$435,210.90 - $150,000.00 = $285,210.85 (+190.01%)
年均回報率:+34.62%

最近跟同事討論了買賣股票的策略,他們偏向奉行30年前買匯豐銀行的策略,有錢就買少少內銀股,30年後就能「笑到最後」,礙於我的策略比較複雜(對他們而言),我只能作非常簡單的描述 (看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他們每每還沒有聽清楚我的描述,很快就說不可取,及結論「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

雖然我的策略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但他們的策略卻提起我的興趣。

於是我模擬了他們的策略,並與我的的策略作了一點分析:

如果由2012年開始每月以收市價買一手#1398 工商銀行直到今年7月,
總資金投入連手續費:$226,585.05 (累積持股為43,000股)
以7月收市價$5.34計,市值為 $229,620.00
股息總收入:$29,170.66

至今績效 (3.58年): ($229,620.00 + $29,170.66) - $226,585.05 = $32,205.61 (+14.21%)
年均回報率:+3.78%

然而,假如#1398 工商銀行的市盈率提升至#0005 匯豐銀行的13倍PE,股價應為$12.76,以上供股策略的市值會變為 $548,680.00,股息總收入不變維持 $29,170.66

至今績效 (3.58年): ($548,680.00 + $29,170.66) - $226,585.05 = $351,265.60 (+155.03%)
年均回報率:+29.86%

這顯然是他們非常期待的事情,不過為免誤導,要留意的是,由於這幾年#1398 工商銀行的股價平均數約$5.26 (即一手$5,260),每月買一手的壓力不大,但如果股價抽升,買股成本大幅增加,總資金投入就不是$226,585.05了,股息總收入、績效及年均回報率也不會是以上數字。

如果利用我的策略 (看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 來交易#1398 工商銀行,效果又會怎樣呢?

策略一

月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總資金投入:150,000.00

共2次交易 (無作空)

至今績效 (3.58年):$183,895.36 - $150,000.00 = $33,895.26 (+22.60%)
年均回報率:+5.85%

如果將月供股票的錢放到策略一,結果會有點不同

至今績效 (3.58年):$275,715.32 - $226,585.05 = $49,130.27 (+21.68%)
年均回報率:+5.63%

策略二

週價量系統 - 5倍槓桿操作

初始本金$30,000.00
2012年儲蓄 $27,000.00
2013年儲蓄 $36,000.00
2014年儲蓄 $36,000.00
2015年儲蓄 $21,000.00
2012 - 2014 總儲蓄:120,000.00

共6次交易 (4次作多及2次作空)
只用初始本金$30,000.00作交易,儲蓄不動用

至今績效 (3.58年):$259,177.75 - $30,000.00 = $229,177.75 (+763.93%)
年均回報率:+129.39%

現金總值:$259,177.75 + 120,000.00(儲蓄) = $379,177.75 (+152.79%)

策略一 + 二

只用初始本金$30,000.00作「策略二」交易,而儲蓄全用於「策略一」

至今績效 (3.58年):(策略一 $146,339.52 + 策略二 $259,177.75) - $150,000.00 = $255,517.27 (+170.34%)
年均回報率:+32.02%

現金總值:「策略一」 $146,339.52 + 「策略二」 $259,177.75 = $405,517.27 (+170.03%)

總結

月供一手股票
本金 - $226,585.05
績效 - $258,790.66 (+14.21%)

策略一 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本金 - $226,585.05
績效 - $275,715.32 (+21.68%)

策略二 價量系統 - 5倍槓桿操作
本金 - $150,000.00 (連$120,000.00 儲蓄)
績效 - $379,177.75 (+152.79%)

策略一 + 二 價量系統 - 無槓桿操作 + 5倍槓桿操作
本金 - $150,000.00 (連$120,000.00 儲蓄)
績效 - $405,517.27 (+170.03%)

這個測試重點並不是比較誰的策略優勝,每個人皆有適合自己的策略,使用不同策略,都可以「一起」笑到最後,而且不同策略之間在10年內的差異可以是十分大。

以「策略二」為例,以5倍槓桿操作,本金$30,000,由#1398 工商銀行上市到現在的績效是215萬 (71.5倍),足足買到403手工行,年均回報率+62.91%。相反「BUY AND HOLD」的績效只是6萬多(連股息賺1倍多),年均回報率+9%左右。

不說「策略二」,就「策略一」無槓桿操作 而言,並不是跑贏「月供一手股票」的策略太多,但「策略一」的優勢在於時間成本,「策略一」的持股時間只是短短四個月,而「月供一手股票」卻要坐足三年零七個月。

或許未來30年內,「策略一」會「獵犬終須山上喪」,若是如此,「月供一手股票」策略也很大機會「守株待兔」,相反,如果「月供一手股票」策略修成正果,「策略一」也該不遑多讓吧。

由於「策略一」及「策略二」的交易法則涉及成交量,統計數據,資金管理,數學模型等等,恕我未能逐一解釋清楚,以上測試數字屬實與否,只能悉隨尊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