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3/09/11

交易隨想 - 學習

他開始學習看圖表;
他開始學習畫趨勢線;
他開始學習分析成交量;
他開始學習分辦價格型態;
他開始學習使用黃金比例;
他開始學習研究市場週期;
他開始學習篩選市場資訊;
他開始學習設定交易法則;
他開始學習面對止賺止蝕;
他開始學習記錄每一筆交易;
他開始學習檢討每一筆虧損;

反覆學習過後,當不再是學習的時候,他才發現…
唯一不能透過學習掌握的,就是相信自己學習過的東西。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一)

今天恆指出現帶量一日反轉,明天會考慮沽出部份持股。

12 SEP 2013更新:
沽出 #2369 中國無線 10,000股 @ $3.21。
減持 #1086 好孩子國際 5,000股 @ $3.68。

13 SEP 2013更新:
買入 #8102 上海復旦 6,000股 @ $6.46,最小抵抗點暫為 $6.34。

2013/09/09

市況雜談_20130909

自8月初結束了6月尾展開的反彈走勢後,沒想到其後會出現兩波小型的突破行情,但行情歸行情,優於大市的股票始終還是不多。

可簡單看看自2月4日高位至今,恆指部份成份股的表現:

#0000 恆指:(-4.25%)
#0013 和黃:+6.36%
#0016 新鴻基:(-18.14%)
#0027 銀河:+44.95%
#0688 中海外:(-1.28%)
#0700 騰訊:+44.97%
#0857 中石油:(-20.98%)
#0939 建行:(-10.16%)
#1044 恆安:+10.98%
#1088 神華:(-21.14%)

可看到即使恆指已收復部份失地,除了 #0027 銀河娛樂 及 #0700 騰訊大幅跑嬴外,大部份股票仍然傷痕累累。

要把勝算提高,並跑嬴大市,相信集中「優於大市的股票」是較穩健的第一步,例如今年投入 #3888 金山軟件、#2333 長城汽車等趨勢明顯的股票作主力。包括我,很多股票作手喜歡尋找「轉勢股」,因為趨勢逆轉的回報通常都很可觀,成功撈底也令股票作手得到非筆墨可形容的快感…但是,很少人會意識到成功轉勢的機會往往不高,趨勢並未如我們心中方向前進,反而阻力重重,除非基本因素提早外傳,否則趨勢逆轉一般都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股票作手一般沒有耐性去觀察整個過程,並尋找正確的買點。在短期而言,買入「疑似轉勢股」或能提高獲利,將走勢拉長至半年至一年,回報卻未必如此可觀。

因此,在建立部位時,將其過去三個月至一年的走勢與恆指比較一下,檢視其不同時期的趨勢變化,中長期而言相信會將你的勝算提高不少。

市況每一天都在變化,中國沒想像中的熊,歐美也沒想像中的牛,有些同事在七八月投資美股白忙了一場,有些更在港股開了淡倉帶來虧損,他們希望我提一點意見,基本上我是不太清楚他們的交易狀況,所以我只好重提老話,集中你熟悉的市場/ 股票,改善交易的法則,盡量客觀一點平常心看事情,每個市場都有其週期,不要太在意一時的趨勢,集中一個市場並不見得很輸蝕,集中有集中的好處,分散亦然,但如果投入美市會影響你的工作表現,可免則免了,如果投入股票市場會影響你的生活或情緒,應暫時放下專心工作,交易的機會千百年來不斷出現,但你的人生只有數十年,不值得讓股市控制了你的人生,把對股市投入的熱情用於工作或家庭,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七月份 # 0773 中國金屬再生被證監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將公司清盤,有同事因買入而受到心/生理的影響,此事件令我有些體會,遲些分享一下。

2013/09/06

價量交易記錄2013(二十)

沽出 #2369 中國無線 10,000股 @ $3.08。

買入 #0342 新海能源 8,000股 @ $4.90,最小抵抗點暫為 $4.70。

2013/09/02

初探指數系統與牛熊證交易法則(上)

年初開始我研究指數系統,源於意識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希望能於中大型跌勢中做一點對沖或沽空。在五至六的跌勢中,以及六至七的升勢中,我嘗試運用該系統做了一些牛熊證交易,績效暫算不錯。在研究系統的時候,我發現有幾個於長期交易中須注意的事項,可以在此分享一下:

以下是跟據恆生指數的牛熊證交易系統的研究所得:

1. 槓桿不要大於10倍 - 沒有人所做的交易決定都是100%準確,而我的系統亦只能做到接近42%的勝率,股票作手必須明白,市場不會只給予一至兩次交易機會,能於長期交易中持盈保泰,必須盡量排除一次性悲劇式虧損,在我系統回測中,由2003年至今共有79次虧損及57次獲利的記錄,如下:

虧損30%-40% 共 5次
虧損20%-30% 共 11次
虧損10%-20% 共 34次
虧損0%-10% 共 29次
獲利0%-10% 共 12次
獲利10%-20% 共 8次
獲利20%-30% 共 6次
獲利30%-40% 共 6次
獲利40%-50% 共 3次
獲利50%-100% 共 15次
獲利100%-200% 共 6次
獲利200%以上 共 1次

虧損不超過20%有63次 (佔79次虧損的80%),雖然虧損20%必須賺回25%才能彌補,但槓桿發揮了作用,而獲利超過20%有37次(佔57次虧損的65%),已足以彌補虧損的部份,當能夠控制大幅虧損的比例,加上適當的槓桿,便能於長期交易中持盈保泰。

相反,如果我把槓桿放大至20倍至30倍,績效明顯差距甚遠,如下:

由2003年至今的績效:
5倍槓桿:獲利309倍
10倍槓桿:獲利3,277倍
15倍槓桿:獲利2,770倍
20倍槓桿:獲利191倍
25倍槓桿:虧損90.1%
30倍槓桿:虧損99.8%

可看到槓桿與績效呈不對等拋物線狀,10倍槓桿是最接近「獲利均衡點」,槓桿超過20倍後績效逆轉急跌變成虧損,由此可見使用過大槓桿對於長期交易而言並非良策,交易者的本金及獲利極可能於短期內沫於悲劇式虧損之中,俗語有云「凡事太盡,緣亦早盡」。

2. 限制資金投入 - 交易牛熊證其中一個好處是劵商同時設有一定數量且相等的買賣盤,交易者可隨時作買賣不用害怕無人放售或承接,以我所見,匯豐、渣打、花旗、法巴的買賣盤數量是最大,能承接較大的交易數量,即便如此,同一時間買賣盤的交易數量始終是有限的,想大手買賣並非易事,大手買入亦可能觸動了劵商的神經,隨時殺你一個措手不及。在客觀及主觀兩個環境下,你的資金投入已被大大的限制了。

我認為,每次資金投入最好不要超過50萬,事實上,投入50萬買牛熊證並不是個低調的數字,加上槓桿效應,一旦蒙受虧損,絕對可以令你血本無歸。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結論,買賣牛熊證的本金,在長期交易與獲利的意義上並無正比關係,交易者並不會因為投入本金越多而得到更多好處,只要交易者利用有效的法則與策略,即使本金小,依然有相當好的回報。

以上提及10倍槓桿於2003-2013年的獲利是3,277倍,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唧唧稱奇,而事實上,在本金上的限制下,最終的獲利可能會下跌9成以上,簡單來說,可能連328倍都沒有!

假設交易本金為$50,000,無資金投入限制,這十年間的獲利是1.64億 (3,277倍)。

如果資金投入限制為$500,000,交易本金亦為$5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只有$700萬左右 (約142倍)。

如果資金投入限制為$500,000,而交易本金如下,這十年間的獲利會變得更為有趣:

交易本金亦為$1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545萬左右 (約544倍)。
交易本金亦為$2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630萬左右 (約314倍)。
交易本金亦為$3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672萬左右 (約223倍)。
交易本金亦為$4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690萬左右 (約172倍)。
交易本金亦為$5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700萬左右 (約142倍)。
交易本金亦為$10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770萬左右 (約76倍)。
交易本金亦為$500,000,這十年間的獲利是$890萬左右 (約17倍)。

可看到本金越小,績效似乎越高,除非能將勝率大幅提高,否則交易本金投入越大並不會帶來成正比的回報。

可能會有人細心發現,分開兩筆交易本金能有更好的獲利,比如用兩筆$10,000的交易本金,十年的獲利是545萬 x 2 = 1,090萬,相比$20,000的交易本金獲利630萬高出460萬或73%。

數理表面上是說得通的,但要注意,當你的獲利越來越多,你的資金投入限制已非50萬了,而是50萬 x 2 = 100萬,如果是這樣的話,交易本金$20,000,而資金投入限制改為$100萬,這十年間的獲利為$1,083萬左右,得到的回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我並不是很熟悉衍生工具的操作,也沒有看過相關書籍,以上論點都是慢慢地研究得來,如果對以上論點有任何意見,請不要吝惜交流一下。

待續...